拟挽歌辞三首·其三
〔魏晋〕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拟挽歌辞三首》是晋末宋初文学家陶渊明的组诗作品。诗人假设自己死后的情况,表达了自己对生死的看法,又安慰亲友不必过于悲伤。第三首诗是写下葬的情形。诗人对下葬后的幽冥世界不猜测,也认为贤达也不能逃避死亡,与当时追求神仙得道的风气迥异。全诗艺术构思极有新意,以形象化的语言设想自己离开人世之后发生的主客观情状,表现了诗人对生死极其坦然的态度,显示了他极其明彻达观的思想。
创作背景
陶渊明一生究竟只活了五十几岁(梁启超、古直两家之说)还是活到六十三岁(《宋书·本传》及颜延之《陶徵士诔》),至今尚有争议;因而这一组自挽的《拟挽歌辞三首》是否临终前绝笔也就有了分歧意见。逯钦立在《陶渊明事迹诗文系年》中就持非临终绝笔说,认为陶活了六十三岁,而在五十一岁时大病几乎死去,《拟挽歌辞三首》就是这时写的。而吴小如认为,这三首自挽诗是陶渊明在大病之中,至少认为自己即将死去时写的。至于具体的写作时间,由于《自祭文》明言“岁惟丁卯,律中无射”,即宋文帝元嘉四年(427)九月,而自挽诗的第三首开头四句说的“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竟与《自祭文》时令全同。因此把这三首自挽诗定为作者临终前的绝笔,当作于陶渊明逝世前两个月。
相关诗词
-
拟挽歌辞三首·其一
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昨暮同为人,今旦在鬼录。魂气散何之,枯形寄空木。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哭。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但恨在世时,饮酒不得足。
-
拟挽歌辞三首·其二
在昔无酒饮,今但湛空觞。春醪生浮蚁,何时更能尝!肴案盈我前,亲旧哭我傍。欲语口无音,欲视眼无光。昔在高堂寝,今宿荒草乡。一朝出门去,归来良未央。
-
昭肃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三
莫验昭华琯,虚传甲帐神。海迷求药使,雪隔献桃人。桂寝青云断,松扉白露新。万方同象鸟,举恸满秋尘。
-
庄陵挽歌词三首·其三
晓日龙车动,秋风阊阖开。行帷六宫出,执绋万方来。惨惨郊原暮,迟迟挽唱哀。空山烟雨夕,新陌绕陵台。
-
元相公挽歌词三首·其三
送葬万人皆惨澹,反虞驷马亦悲鸣。琴书剑佩谁收拾,三岁遗孤新学行。
-
挽歌诗三首·其三
重阜何崔嵬,玄庐窜其间。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侧听阴沟涌,卧观天井悬。圹宵何寥廓,大暮安可晨。人往有返岁,我行无归年。昔居四民宅,今托万鬼邻。昔为七尺躯,今成灰与尘。金玉素所佩,鸿毛今不振。丰肌飨蝼蚁,妍姿永夷泯。寿堂延魑魅,虚无自相宾。蝼蚁尔何怨,魑魅我何亲。拊心痛荼毒,永叹莫为陈。
-
大行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三
圣孝仁恩遍九埏,由来至性本天全。慈颜备极清宁养,帝号重归景泰年。断狱法常宽斧钺,祀郊行不为游畋。儒臣恋德兼衰病,北望桥山几泫然。
-
大行皇帝挽歌辞三首·其二
圣朝偃武修文日,共道王言似六经。宋史重施新衮钺,孔庭增饰旧笾铏。垂衣共仰升龙象,赐墨皆成翥凤形。回首茂陵松柏树,春来还向裕陵青。
-
顺宗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三
早秋同轨至,晨旆露华滋。挽度千夫咽,笳凝六马迟。剑悲长闭日,衣望出游时。风起西陵树,凄凉满孝思。
-
恭禧皇太后挽歌词三首·其三
配圣三朝隔,灵仪万姓哀。多年好黄老,旧日荐贤才。道著标彤管,宫闲闭绿苔。平生六衣在,曾著祀高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