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宣城见杜鹃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晚年在宣城(今属安徽)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诗中的子规鸟、杜鹃花均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作者在宣城看到杜鹃花盛开,联想到幼年在四川常听到子规鸟的啼叫。子规啼声凄厉,令听者肠断,暮春三月,特别叫人思念故乡。“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写尽了旅人思乡的情绪。全诗浑然一体,对仗工整,情景交融,前呼後应,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762年3月
创作背景
关于《宣城见杜鹃花》此诗的创作时间,主要有两种说法。按照裴斐《李白年谱简编》的说法,此诗作于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春,时李白在宣城郡。而薛天纬认为此诗作于李白流放遇赦归来之后。按他的说法,写这首诗的时候,李白已是迟暮之年。李白被朝廷判流夜郎,遇赦归来后,流落江南,寄人篱下。不久又染了病,晚景凄惨。老来思乡,本是人之常情,何况诗人老迈患病。于是,浓重的乡思就袭上了诗人心头,诗人写下此诗。
相关诗词
-
雨中见杜鹃花
去年曾看杜鹃花,醉出春林日已斜。今日北岩山下路,独冲烟雨过僧家。
-
何岭见杜鹃花
青龙白虎事非幻,石室丹厓路不赊。一枕却成尘土梦,碧山开尽杜鹃花。
-
清明上冢见杜鹃花
春来未听杜鹃啼,但见青山花满枝。俗礼不违聊上冢,他乡寒食叹年时。
-
初见杜鹃花次云冈修撰韵
际晓红蒸海上霞,石崖沙岸任欹斜。杜鹃也报春消息,先放东风一树花。
-
寒食日题杜鹃花
一朵又一朵,并开寒食时。谁家不禁火,总在此花枝。
-
杜鹃花
烟雨艳阳天,山花发杜鹃。魂愁数叶暗,血渍一丛鲜。正色争炎日,重台沓绛笺。春风几开落,遗恨自年年。
-
杜鹃花·其二
上作啼鹃下作花,开时红映一山霞。心伤杜宇曾为帝,望断蚕丛尚有家。点点瓣中知古血,斑斑枝上亦春华。长因谢豹多情甚,岁岁招魂向水涯。
-
杜鹃花词
杜鹃花时夭艳然,所恨帝城人不识。丁宁莫遣春风吹,留与佳人比颜色。
-
浪淘沙令·杜鹃花
啼魄一天涯,怨入芳华,可怜零血染烟霞。记得西风秋露冷,曾浼司花。明月满窗纱,倦客思家,故宫春事与愁赊。冉冉断魂招不得,翠冷红斜。
-
杜鹃花
子规声里度芳菲,踯躅东风揽夕晖。春去锦城香带雨,花明蜀道露沾衣。啼残月夜空流血,开遍青山尚未归。此去可应逢七七,乱红偏绕隺林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