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写作者送妻子上庐山访道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女道士清幽的居住环境和闲适的修道生活,表达了经历风雨沧桑后李白夫妇二人坚贞美好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因社会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向往出世的思想。组诗语言简洁细腻,风格含蓄柔婉,在李白诗中别具一格。
- 作品别称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小律
- 创作年代761年春
创作背景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李白的晚年作品,是李白留传下来的最后两首赠内诗。他曾陪同妻内,为寻找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翻重山,越峻岭,一路上远迩幽寂,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写下了这《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詹锳认为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李白诗文系年》云:“腾空既贞元中尚在人间,此诗之作,疑当在太白晚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末,李白遇赦归豫章与宗氏重聚后,送其往庐山时作。郭沫若认为,李白此时“已年逾六十,因过分失意而迅速衰老,对于道教的迷信已逐渐破除。然而宗氏则愈益醉心隐逸,看来他们两人可能是在那时作了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
相关诗词
-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
多君相门女,学道爱神仙。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一往屏风叠,乘鸾著玉鞭。
-
送范百禄子功学士知谏院二首·其一
天庭高议破群奸,先帝曾将侍从班。谈笑一辞双阙去,缙绅遗恨十年间。倾朝每忆刘蕡对,侧席才闻贾谊还。言责逡巡非久计,行看鸣玉上鳌山。
-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其一
玄发新簪碧藕花,欲添肌雪饵红砂。世间风景那堪恋,长笑刘郎漫忆家。
-
怀神乐观道士邓能宗二首·其一
月下焚香礼紫微,露华凉透五铢衣。肃然风动神君至,常见空中白鸐飞。
-
送内兄朱国贤赴钦州司仓二首·其一
怜君垂老涉鲸波,落日风烟奈别何。睡石江头秋月冷,分茅岭上瘴云多。蛮乡酒熟何人共,海国书来有雁过。岂是天涯成远别,出门回首限山河。
-
将还庐山留别社中诸子二首·其一
孤屿寒暄不记年,蜃楼海市几推迁。片帆且趁东风便,老眼回看穗石偏。春燕任教巢旧屋,山池重见长新莲。人间聚散何曾定,雪夜还应待剡川。
-
中元谒陵答体斋学士赠行韵二首·其一
岁逼中元夜,云轻欲雨天。使轺频复驾,别袂近犹牵。浅水双鞯湿,凉阴一盖圆。两官三摄篆,愧负已经年。
-
途次答圭峰学士用前韵二首·其一
百里山原路,阴晴各一天。星装聊共载,雨䌫不须牵。野阔丛霏薄,池清树影圆。肩舆渡河稳,因忆泛舟年。
-
送董圭峰之南京礼部侍郎二首·其一
南国今丰邑,东曹古秩宗。学方推董贾,贤总让夔龙。陵庙瞻新礼,山川忆旧踪。江楼兴不浅,何日许追从。
-
送平江伯陈公漕运还淮安二首·其一
贤劳三世服王家,千里山川路道赊。周甸土中南北贡,汉河天上往来槎。晨挥玉麈风生座,夜拂银灯剑有花。闻说江淮多故老,风流皆作祖侯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