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写作者送妻子上庐山访道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女道士清幽的居住环境和闲适的修道生活,表达了经历风雨沧桑后李白夫妇二人坚贞美好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因社会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向往出世的思想。组诗语言简洁细腻,风格含蓄柔婉,在李白诗中别具一格。
- 作品别称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小律
- 创作年代761年春
创作背景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李白的晚年作品,是李白留传下来的最后两首赠内诗。他曾陪同妻内,为寻找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翻重山,越峻岭,一路上远迩幽寂,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写下了这《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詹锳认为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李白诗文系年》云:“腾空既贞元中尚在人间,此诗之作,疑当在太白晚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末,李白遇赦归豫章与宗氏重聚后,送其往庐山时作。郭沫若认为,李白此时“已年逾六十,因过分失意而迅速衰老,对于道教的迷信已逐渐破除。然而宗氏则愈益醉心隐逸,看来他们两人可能是在那时作了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
相关诗词
-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一
君寻腾空子,应到碧山家。水舂云母碓,风扫石楠花。若爱幽居好,相邀弄紫霞。
-
送范百禄子功学士知谏院二首·其二
圣贤中道意何如,历历樊川论谏书。要在致君成德业,不当沽直徇名誉。平生忠义倾心际,后日经纶试手初。得意古人多气义,弹冠应有旧簪裾。
-
赠女道士郑玉华二首·其二
明镜湖中休采莲,却师阿母学神仙。朱丝误落青囊里,犹是箜篌第几弦。
-
怀神乐观道士邓能宗二首·其二
几年学道住瑶京,邂逅相逢慰我情。琳馆别来将半载,梦中犹忆紫箫声。
-
寄道士萧止庵二首·其二
颇弃人间事,来参内景篇。借骑缑岭鹤,相访大罗仙。稽首传丹诀,长歌入紫烟。琼花不著处,同扫石床眠。
-
途次答圭峰学士用前韵二首·其二
一水斜通县,群峰碧绕陵。露袍沾宿草,风麈散山蝇。径险萝侵磴,途长月代灯。赠言君为再,欲报转无能。
-
送董圭峰之南京礼部侍郎二首·其二
长安一倾盖,二十五回秋。玉佩随仙步,青衫识旧游。通家儿女熟,爱客酒樽留。却恨长江水,偏能送客舟。
-
送平江伯陈公漕运还淮安二首·其二
朝廷漕运仰南东,百里官河属会通。胜国封疆还蓟北,西山泉?出城中。舟车坐惜千金费,畚锸虚劳累岁功。犹有腐儒忧国念,欲将经国问元戎。
-
次韵送李天瑞二首·其二
两疏金门一月馀,使装重检旧图书。亦知廊庙心仍在,奈有山林癖未除。戒酒不从花底醉,爱舟多在水中居。禁林风雪怀人夜,已觉轻寒薄绮疏。
-
田居左生楷二李见过二首·其二
去官今七暑,渐与农务亲。随宜谙土性,言话群野人。时或溯微风,行歌响空榛。先民邈何攀,慨焉伤我辰。慨伤遹谁知,所有二三宾。文论日往来,炯炯高义伸。炎雨回众姿,凉飙起修畛。兀然林木下,日入忘归轮。玄蝉夕益聒,去鸟一何频。野行畏多露,无使侵衣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