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 作品出处坛经
- 文学体裁诗偈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敦煌写本《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相关诗词
-
菩提偈四首·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
偈四首·其二
日日说,时时举,似地擎山争几许。陇西鹦鹉得人怜,大都祇为能言语。休思惟,带伴侣,智者聊闻猛提取。更有一般也大奇,猫儿偏解捉老鼠。
-
偈四首·其二
心生种种法生,森罗万象纵横。信手拈来便用,日轮午后三更。心灭种种法灭,四句百非路好处。直饶达磨出头,也是眼中著屑。心生心灭是谁,木人携手同归。归到故乡田地,犹遭顶上一锤。
-
偈四首·其二
巢知风,穴知雨,甜者甜兮苦者苦。不须计较作思量,五五从来二十五。万般施设到平常,此是丛林饱参句。
-
读邵文庄公诸集寄题二泉书院四首·其二
仲尼训诸贤,惓惓宰政事。学问匪徒然,良为世道负。惟公洙泗心,爱人与训士。守许馀提携,白鹿指涯涘。纪纲外与中,精诚勤顾諟。圣主方鉴知,为母乞身矣。既隐图报恩,一泓惠泉水。何当超然堂,与公话骨髓。
-
赠尹惺麓参知阅兵海上四首·其二
直驱海若作金墉,宪府秋蒐壮折冲。猛士何来因买骏,檄文挥去总雕龙。水犀练取三千甲,天堑宁论百二重。老我雄心犹未尽,欣逢父老睹军容。
-
次韵和庄君翔声近作四首·其二
能澈菩提物外情,不须遗世学逃名。乐天自有无穷趣,当代谁怜太瘦生。眼看大千真苦恼,心通半偈即矜平。此身未受贪嗔误,糊口何妨藉笔耕。
-
哭敬美弟二十四首·其二十四
四十金绯已叹迟,腰章一纪未全移。莫言卿少年仍老,得老于今也不悲。
-
今别离四首·其二
朝寄平安语,暮寄相思字。驰书迅已极,云是君所寄。既非君手书,又无君默记。虽署花字名,知谁箝缗尾?寻常并坐语,未遽悉心事。况经三四译,岂能达人意!只有斑斑墨,颇似临行泪。门前两行树,离离到天际。中央亦有丝,有丝两头系。如何君寄书,断续不时至?每日百须臾,书到时有几?一息不相闻,使我容颜悴。安得如电光,一闪至君旁!
-
绝句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