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 作品出处坛经
- 文学体裁诗偈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敦煌写本《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相关诗词
-
菩提偈四首·其三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
偈四首·其四
头戴须弥山,脚踏四大海。呼吸起风雷,动用生五彩。若能识得渠,一任岁月改。
-
偈四首·其四
十四十五,明明已露。更问如何,西天此土。
-
偈四首·其四
南无观世音,说出种种法。众生业海深,所以难救拔。往往沉没者,声声怨菩萨。
-
偈七首·其四
佛身充满于法界,普现一切群生前。随缘赴感靡不周,而常处此菩提座。
-
怀元度四首·其四
自君之出矣,何其挂怀抱。孤坐屡穷辰,山林迹如扫。数枝石榴发,岂无一时好。不可持寄君,思君令人老。
-
南至四首·其四
一任喧阗绕四邻,闲忙皆是自由身。人来客去还须议,莫遣他人作主人。
-
咏史四首·其四
昔有平陵男,姓朱名阿游。直发上冲冠,壮气横三秋。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天子玉槛折,将军丹血流。捐生不肯拜,视死其若休。归来教乡里,童蒙远相求。弟子数百人,散在十二州。三公不敢吏,五鹿何能酬。名与日月悬,义与天壤俦。何必疲执戟,区区在封侯。伟哉旷达士,知命固不忧。
-
时宰生日乐府四首·其四·祈年歌
十雨五风年岁熟,万落千村俱种粟。人从南亩把金犁,谁在庙堂调玉烛。昔年避地今安居,前日荷戈今佩犊。开元宰相不开边,当时米贱斗数钱。自从罢武销剑戟,外户不闭俱安眼。人蒙更生家受赐,父老欢喜儿童颠。君不见天上宸章灿星斗,翔鸾惊飞翠蛟走。为言一德似阿衡,上格皇天赞元后。皇天报德亦可知,仁者必寿天无私。但愿天心锡难老,貂冠画衮常光辉。四国无兵谁不喜,共说升平自今始。黄帝垂衣坐法宫,千岁常师广成子。
-
庆陆仁重举男四首·其四
积善悬知庆有馀,芝兰衮衮秀阶除。紫阳一滴泉源远,早聘名儒授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