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菩提偈》是六祖慧能创作的诠释佛教教义的诗偈,共有四首,载于《坛经》。其中前两首偈是针对神秀的《无相偈》所作的,旨在说明“明镜”的清净;第三首偈表明顿悟之依据、解脱之直道;第四首着重讲修行方法。
- 作品出处坛经
- 文学体裁诗偈
- 创作年代初唐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来历,敦煌写本《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白的记载:五祖弘忍“一日唤门人尽来”,要大家“各作一偈”。并说“若悟大意者”,即“付汝衣法,禀为六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在门前写了一偈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弘忍知道后,“遂唤秀上座于堂内”,说是“汝作此偈,见即未到”,“若觅无上菩提,即未可得”,因而要他“更作一偈”。而“秀上座去数日,作不得。”惠能的偈语,即针对神秀的《无相偈》而发。据《坛经》所载,惠能本不识字,他先“请人一读”神秀的偈语,然后作此歌偈,“请得一解书人于西间壁上题着”。
相关诗词
-
菩提偈四首·其四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听说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
六言偈四首·其一
佛祖流传信具,儿孙承袭付度。一个深夜携归,一个中路夺去。
-
与毛令方尉游西菩提寺二首·其一
推挤不去已三年,鱼鸟依然笑我顽。人未放归江北路,天教看尽浙西山。尚书清节衣冠后,处士风流水石间。一笑相逢那易得,数诗狂语不须删。
-
偈四首·其一
举手炷香,而供养佛。其心自知,应念获福。举手操刀,恣行杀戮。其心自知,死入地狱。或杀或供,一手之功。云何业报,罪福不同。皆自横计,有如是事。是故从来,枉沈生死。雷长芭蕉,铁转磁石。俱无作者,而有是力。心不取境,境...
-
偈四首·其一
质库何曾解典牛,祇缘价重实难酬。想君本领无多子,毕竟难禁这一头。
-
偈四首·其一
春风杨柳眉,春禽弄百舌。一片祖师心,两处俱漏泄。不动步还家,习漏顿消灭。暗投玉线芒,晓贯金针穴。深固实幽远,无人孰辨别。惭愧可怜生,头头皆合辙。不念阿弥陀,南无乾屎橛。无智痴人前,第一不得说。
-
偈四首·其一
此事最希奇,不碍当头说。东邻田舍翁,随例得一橛。非唯贯声色,亦乃应时节。若问是何宗,八字不著丿。
-
偈四首·其一
朔风凛凛扫寒林,叶落归根露赤心。万派朝宗船到岸,六窗虚映芥投针。本成现,莫他寻,性地闲闲耀古今。户外冻消春色动,四山浑作木龙吟。
-
偈四首·其一
妙高山顶,云海茫茫。少室岩前,雪霜凛凛。齐腰独立,徒自苦疲。七日不逢,一场懡㦬。别峰相见,落在半途。只履西归,远之还矣。
-
偈四首·其一
便请从东过西,不妨水云自若。如其稍涉迟回,直是一槌粉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