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
〔清〕
雁湫之瀑烟苍苍,中条之瀑雷硠硠,匡庐之瀑浩浩如河江。
惟有天台之瀑不奇在瀑奇石梁,如人侧卧一肱张。
力能撑开八万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银河霜。
我来正值连朝雨,两崖逼束风愈怒。
松涛一涌千万重,奔泉冲夺游人路。
重冈四合如重城,震电万车争殷辚。
山头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啸苍龙吟。
须臾雨尽月华湿,月瀑更较雨瀑谧。
千山万山惟一音,耳畔众响皆休息。
静中疑是曲江涛,此则云垂彼海立。
我曾观潮更观瀑,浩气胸中两仪塞。
不以目视以耳听,斋心三日钧天瑟。
造物贶我良不悭,所至江山纵奇特。
山僧掉头笑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琼凝不流,黑光中线空明窈。
层冰积压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颓倒。
是时樵牧无声游屐绝,老僧扶杖穷幽讨。
山中胜不传山外,武陵难向渔郎道。
语罢月落山茫茫,但觉石梁之下烟苍苍、雷硠硠,挟以风雨浩浩如河江。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是清代思想家魏源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石梁飞瀑的壮观景象。诗的开头先举其他三处瀑布的各自特点,然后写天台石梁瀑布的奇异之处。再以种种夸张,描绘在怒风、连雨、千重松涛、重冈四合中的奔泉,瀑布声响如虎啸龙吟。在这些描写之后,通过与钱塘潮的对比,借老僧之口,特别举出天台石梁瀑布之奇尤其在于冰瀑之奇,作出天崩地裂、玉山颓倒等形容。诗中描绘的雨瀑、月瀑、冰瀑三组画面各呈异态,互相映衬,表现了诗人游览的心旷神怡和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前后照应;语言雄丽明快,多次换韵,与奔泻跳腾的瀑布在内在神理上适相谐合。诗人运笔流畅,段落过渡自然,或正面实写,或侧面讲叙,表现风格具有流动变化之美。
- 作品出处古微堂诗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 清末
创作背景
《天台石梁雨后观瀑歌》该诗写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是魏源晚期的作品。诗人富于改革豪情,早在二十多岁时,就曾向“嵯峨万古”的太行山立下“何不借风雷,一壮天地颜”的奇志。就是在年近五十的幕僚生涯中,他也无法忍受满清政府的腐朽暮气,面对钱塘大潮喊出了“倒驱江海回暮涛”的壮愿。诗人热爱山水,一生行迹遍及半个中国,在游浙江天台山时写下多首诗篇,该诗是其中之一。
相关诗词
-
陈推官幽居十咏·其五·雨后观瀑
银汉倒倾波浪,玉龙怒挟雷霆。雨后遥看更好,斩新泉白山青。
-
天生桥歌
天台石梁百余丈,缥缈丹梯不可上。匡庐瀑布垂云端,银河倒挂千岩间。苎溪之水西北来,发源月窟何雄哉。骊龙正睡老蛟蛰,何人鞭起生风雷。雪山峨峨仆冰柱,冯夷怒击灵鼍鼓。六鳌鼻额高崔巍,溅玉霏珠自吞吐。虹桥横跨出天然,元气浑茫绝斤斧。奔涛忽断咽不流,下穿双穴如咽喉...
-
和靖州判官陈子从山水图十韵·雨后观瀑
泽气蒸前山,起自肤寸微。竞看千丈瀑,不悟片云飞。
-
雨后观荷
云敛湖天玉界明,洗妆拥出万娉婷。
-
至东天目之第四亭观瀑布
渴后遥观瀑布飞,游人烟火绕青藜。
-
雨后观南镇雨瀑
镇口东西瀑,微流不快人。
-
雨后观音门渡江
饱挂轻帆趁暮晴,寒江依约落潮平。吴山带雨参差没,楚火沿流次第生。名士尚传麾扇渡,踏歌终怨石头城。南朝无限伤心史,惆怅秦淮玉笛声。
-
雨后观竹乃有堙垫摧折者数丛因用前韵
忆昨移栽怕雨乾,岂期平地水弥漫。此君于我真无负,摧折犹堪作钓竿。
-
八月十八日雨后观潮
高城延晚色,野眺俯林坰。孤月随潮上,遥山隔海青。秋声摇万物,积气掩空冥。为问观涛者,何人赋北溟。
-
雨后观草
空阶送雨独伤神,满地轻茵续梦新。泍翠盆山分近绿,偃青苔径冷芳晨。枯萤藉湿生窗火,古砌铺幽伴屋贫。生意萧森谁貌得,临池草圣得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