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国风·卫风·竹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十五国风中的一首诗。这是写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为一章,共分四章,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了远嫁外地的女子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此诗情感缠绵往复,深沉蕴藉;语言凝练含蓄,清新动人。
- 作品别称卫风·竹竿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创作背景
《竹竿》这是写一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淇水、家乡、亲人、亲情,都融化在一起,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涛。这首诗,正是带着这种感情的波涛而写就的。
关于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竹竿》,卫女思归也。”写的是一位远嫁的卫国女儿,思念家乡的情怀。至于作者,魏源在《诗古微》中考证,以为“亦许穆夫人作”。这位许穆夫人是卫公子顽的女儿,嫁在许国。后来许穆夫人的兄长戴公掌权时,卫国被狄人攻陷,卫国灭亡。许穆夫人既不能回卫国吊唁,便写了《鄘风·载驰》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诗意来看,《卫风·竹竿》并没有痛心吊唁的沉重,只有思乡怀归的忧思,不像亡国之音。魏源说《卫风·竹竿》是许穆夫人所作,并没有实证,只是一种推测。现代多数学者把《卫风·竹竿》看作一位远嫁的卫国姑娘思念家乡的歌声。
相关诗词
-
《自峡之夔过竹竿山》拼音版
行路始知难,覆盆千石间。为逃人鲊瓮,敢惮竹竿山。晚日群峰碧,春风两鬓班。何时似都护,还度玉门关。
-
《竹庄》拼音版
麻丘老翁真不俗,胸中渭川千顷绿。所以不喜红紫态,结屋开轩种修竹。千竿万竿成茂林,风雨潇潇洒寒玉。直干偏淩冰雪多,虚心不受烈暑触。千年蒋翊同襟期,不待词人咏淇澳。罗浮仙子秦大夫,昨日书来期卜筑。...
-
《夏太常半壑秋声竹》拼音版
太常夏卿凤池客,曾向鳌峰挥翰墨。兴来爱写青琅玕,顷刻毫端生秀色。眼中此幅尤绝奇,籊籊总抱冰霜姿。大竿凌云势直上,小竿枝弱形斜欹。大竿小竿如玉削,飘萧叶叶金刀错。西风昨夜入中林,恍觉秋声满岩壑。疑君鼓棹游湘川,两岸修篁摇翠烟。苍梧望断滴风雨,笔底闲将幽思传。又疑推篷向淇澳,漪漪满地瞻新箓。醉将筠管扫烟梢,似惜佳人在空谷。当年湖州妙入神,意趣所到皆通真。免起鹘落有遗法,异世接武卿其人。念我平生性孤洁,重此清风与高节。展图一见爽心神,凉袭衣襟洒苍雪。挂君高堂绝点埃,紫箫好备伶伦裁。月明试弄参差琯,应引和鸣栖凤来。
-
《题黄山山人墨竹》拼音版
结体欲密势欲舒,节圆叶老如草书。吴兴已往不可作,此君顾影空扶疏。黄山山人澹于菊,胸有千竿万竿竹。翛然落笔电与雷,纵横幻诞何奇哉!墨汁三升酒一斗,飒飒晴空风雨来。蛰蛇出蠖剑出匣,夭矫老龙卸龙甲。共道一日不可无,颇恨古...
-
《江晦叔见访于兴国寺见庭中修竹两竿云竹虽不多而萧骚可爱因赠之诗》拼音版
忆昨在江都,联君城一曲。我家百色无,唯有数竿竹。琅玕净相倚,萧洒意常足。君亦时见过,笑语伴幽独。别来七见春,屡送光景速。京师车马烦,高尘蔽华屋。僧室日闭关,静若在岩谷...
-
《题沈亭丈画竹二首·其一》拼音版
三竿两竿墨画竹,腕底飕飕泻寒绿。浑然见竹不见人,满腹烟云起崖谷。
-
《晚下竹竿坡趋灵石》拼音版
万壑林涛似海波,驱车晚下竹竿坡。无边赤叶愁中见,几度黄花客里过。蓬鬓还逢秋色改,归心偏傍月明多。到家不用鲈鱼美,半亩蔬园十亩禾。
-
《题金太仆本清竹》拼音版
往年曾识太瘦生,风神如鹤诗有声。高情雅澹惟爱竹,挥染不让东吴卿。一竿两竿已清洒,凤尾萧萧翠堪把。秋空弄影纵复横,宛坐山窗月明下。眼中何得千琅玕,怪石齿齿扬飞澜。人间六月无寸暑,细看令我霜毛寒。...
-
《春日饮唐山人竹园》拼音版
...日晴,桃花梨花飞素馨。千竿万竿何菁菁,时时风雨闻秋声。淇园阔节不足数,渭川绿玉难为称。尔莫斸为化龙杖,虚劳万里升天行。尔莫截作学凤笙,拘牵众乐相和鸣。饰金缀玉非本性,不如抱箨全尔精。高阳徒,箨冠生,引觞大嚼无俗情。其如晋代竹林彦,枕曲眠糟损性灵。...
-
《自兴国过宁都度黄竿竹岭险甚》拼音版
客行青塘岩,却望黄竿岭。陂陁缘大麓,嵽嵲陟孤顶。蹲身事潜行,俯仰立梯井。灌丛方截辕,巨石忽树屏。冥冥日脚昏,瑟瑟风力紧。但闻阴壑呼,不见行云影。仆夫筋力尽,悽怆助悲哽。荆棘罥手足,跬步不得骋。虎狼恐奔突,魑魅或骄逞。怪禽当我啼,毛发竖寒㾕。常时山下民,攘劫玩官警。杀人委溪洞,椎宰肆庖鼎。时平向置砦,恃险益顽狠。反思二水上,道路何炳炳。坐贫昧艰危,欲速烦虑省。但伤游子魂,日夕更忧怲。安得刬高崖,连山豁畦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