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竿
〔先秦〕
籊籊竹竿,以钓于淇。岂不尔思?远莫致之。
泉源在左,淇水在右。女子有行,远兄弟父母。
淇水在右,泉源在左。巧笑之瑳,佩玉之傩。
淇水滺滺,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国风·卫风·竹竿》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十五国风中的一首诗。这是写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全诗十六句,每四句为一章,共分四章,分别从回忆与推想两个不同角度,写出了远嫁外地的女子思乡怀亲的强烈感情。此诗情感缠绵往复,深沉蕴藉;语言凝练含蓄,清新动人。
- 作品别称卫风·竹竿
- 作品出处诗经
- 文学体裁杂言古诗
-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创作背景
《竹竿》这是写一位卫国女子出嫁远离故乡而思念家乡的诗歌。卫国的淇水,是青年男女游乐的地方。悠悠的淇水水波,秀丽的两岸风光,伴随着这些青年渡过无忧无虑的青少年时代。因此,每当他们远离故乡,回首往事,思亲怀乡的时候,淇水很自然地浮现在脑际。淇水、家乡、亲人、亲情,都融化在一起,激起心中感情的波涛。这首诗,正是带着这种感情的波涛而写就的。
关于诗的主旨,《毛诗序》说:“《竹竿》,卫女思归也。”写的是一位远嫁的卫国女儿,思念家乡的情怀。至于作者,魏源在《诗古微》中考证,以为“亦许穆夫人作”。这位许穆夫人是卫公子顽的女儿,嫁在许国。后来许穆夫人的兄长戴公掌权时,卫国被狄人攻陷,卫国灭亡。许穆夫人既不能回卫国吊唁,便写了《鄘风·载驰》一诗,表达自己的心情。从诗意来看,《卫风·竹竿》并没有痛心吊唁的沉重,只有思乡怀归的忧思,不像亡国之音。魏源说《卫风·竹竿》是许穆夫人所作,并没有实证,只是一种推测。现代多数学者把《卫风·竹竿》看作一位远嫁的卫国姑娘思念家乡的歌声。
相关诗词
-
柘溪道傍有班竹百馀挺萧洒可爱与先之赏玩移时因念乡间无是种约异日移其根予戏诵君看江上千竿竹不是男儿泪点班之句遂发一笑既而作
男儿有泪不染竹,当作包胥贾生哭。湘源遗种虽可爱,节目尚馀儿女态。谁能千里移此根,出门又恐添啼痕。不如还家种慈竹,不厌千竿万竿绿。
-
竹醉日
醉心问杯斝,嵇阮何纷纷。爱竹必种竹,未尝知此君。我有竹斋西头,三竿两竿鸣早秋。春风蜕尽萚龙去,暮雨飘零鸾凤愁。只今石压笋斜出,坏竹参差抱拳石。幽人高洁无纤尘,胸有成竹干青旻。竹林酒徒徒纵饮,但能沉醉非天真。虚堂长日清阴坠,磔磔山禽叫空翠。其中何可无我吟,刻尽...
-
雩都县西禅田寺有生佛甚灵殿后有竹十三竿云是佛在日所敲之竹即今存焉
忽闻生佛到禅关,花木深深作翠团。座上真身千百载,窗前敲竹十三竿。苔封古砌廊庑尽,秋入山门风雨寒。啜罢茶瓯僧话别,孤舟催客泊前滩。
-
自峡之夔过竹竿山
行路始知难,覆盆千石间。为逃人鲊瓮,敢惮竹竿山。晚日群峰碧,春风两鬓班。何时似都护,还度玉门关。
-
自兴国过宁都度黄竿竹岭险甚
客行青塘岩,却望黄竿岭。陂陁缘大麓,嵽嵲陟孤顶。蹲身事潜行,俯仰立梯井。灌丛方截辕,巨石忽树屏。冥冥日脚昏,瑟瑟风力紧。但闻阴壑呼,不见行云影。仆夫筋力尽,悽怆助悲哽。荆棘罥手足,跬步不得骋。虎狼恐奔突,魑魅或骄逞。怪禽当我啼,毛发竖寒㾕。常时山下民,攘劫玩官警。杀人委溪洞,椎宰肆庖鼎。时平向置砦,恃险益顽狠。反思二水上,道路何炳炳。坐贫昧艰危,欲速烦虑省。但伤游子魂,日夕更忧怲。安得刬高崖,连山豁畦町。
-
阳山昱上人访予吴门寓舍求为湘竹诗予辞以未见竹上人不远六十里自山中舁其竹而来好事有如此者欣然为赋长句
道人来自阳山麓,手携旧种千竿竹。小裁方斛不盈尺,中有潇湘江一曲。未信天工能尔奇,不知地脉从谁缩?晴窗翛翛散烟雾,眼底森然立群玉。岂期我乃累此君,蒙犯风...
-
钓竿篇
结宇长江侧,垂钓广川浔。竹竿横翡翠,桂髓掷黄金。人来水鸟没,楫度岸花沈。莲摇见鱼近,纶尽觉潭深。渭水终须卜,沧浪徒自吟。空嗟芳饵下,独见有贪心。
-
种竹
昔公怜我直,比之秋竹竿。秋来苦相忆,种竹厅前看。失地颜色改,伤根枝叶残。清风犹淅淅,高节空团团。鸣蝉聒暮景,跳蛙集幽阑。尘土复昼夜,梢云良独难。丹丘信云远,安得...
-
题陈学正巨源万竹
种竹种竹,种愈多愈不俗,种至万竿犹不足。读书读书,读愈多愈不愚,读过万卷非有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