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虑论
〔明〕
虑天下者,常图其所难而忽其所易;备其所可畏而遗其所不疑。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岂其虑之未周与?盖虑之所能及者,人事之宜然,而出于智力之所不及者,天道也。
当秦之世,而灭诸侯,一天下。而其心以为周之亡在乎诸侯之强耳,变封建而为郡县。方以为兵革不可复用,天子之位可以世守,而不知汉帝起陇亩之中,而卒亡秦之社稷。汉惩秦之孤立,于是大建庶孽而为诸侯,以为同姓之亲,可以相继而无变,而七国萌篡弑之谋。武、宣以后,稍削析之而分其势,以为无事矣,而王莽卒移汉祚。光武之惩哀、平,魏之惩汉,晋之惩魏,各惩其所由亡而为之备。而其亡也,盖出于所备之外。
唐太宗闻武氏之杀其子孙,求人于疑似之际而除之,而武氏日侍其左右而不悟。宋太祖见五代方镇之足以制其君尽释其兵权,使力弱而易制,而不知子孙卒困于敌国。此其人皆有出人之智、盖世之才,其于治乱存亡之几,思之详而备之审矣。虑切于此而祸兴于彼,终至乱亡者,何哉?盖智可以谋人,而不可以谋天。良医之子,多死于病;良巫之子,多死于鬼。岂工于活人,而拙于谋子也哉?乃工于谋人,而拙于谋天也。
古之圣人,知天下后世之变,非智虑之所能周,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使天眷其德,若慈母之保赤子而不忍释。故其子孙,虽有至愚不肖者足以亡国,而天卒不忍遽亡之。此虑之远者也。
夫苟不能自结于天,而欲以区区之智笼络当世之务,而必后世之无危亡,此理之所必无者,而岂天道哉!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深虑论》是明代方孝孺创作的一篇史论。作者列举历代兴亡的史实,指出历代君王仅仅片面地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而忽略了另外一些被掩盖的问题,但却将原因归结为非人智能所虑及的天意。论证“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目的在于给明代统治者提供历史教训,使之“深虑”长治久安的道理,并采取相应的办法。
创作背景
《深虑论》是方孝孺早年的作品,写于明初洪武七年(1374年)。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和前朝许多开国皇帝一样,面临着如何巩固和加强统治权的问题。他为了强化封建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对中央和地方的封建官僚机构,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同时也采取了许多鼓励生产的措旅,带来了全国经济的繁荣和生产的发展。但由于朱元璋为了加强朱氏势力面把军事大权交付诸王之手,又便明初盛世潜伏着战祸的危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写了《深虑论》这篇向当政者提出警策劝谏的文章。
相关诗词
-
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宜札子
...服,则衅端自彼,爵命未下,曲不在吾。彼既一国三公,则吾分其恩礼,各以一近上使额命之,鬼章等各得所欲,宜亦无患。当时执政不深虑此,专以省事为安,因其妄请,便授节钺,阿里骨自知不当立,而忧鬼章之讨也,故欲借力于西夏以自重,于是始有解仇结好之谋。而鬼...
-
过秦论
...问,遂过而不变。二世受之,因而不改,暴虐以重祸。子婴孤立无亲,危弱无辅。三主惑而终身不悟,亡,不亦宜乎?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忌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故使天下之士,倾耳而听,重足而立,拑口而不言...
-
论深青色
颜色深沉似污泥,紫头青项尽相宜。齿长腹肚兼华白,斗到秋深花带归。
-
论诗寄兰生
燕瘦环肥各赏音,偶于浙派见精深。论诗未信卷葹语,樊榭何人更铸金。三朝选本亦区区,七子松陵枉并驱。一例诗翁饶派别,故应萚石胜归愚。
-
竹深处诗
种得筼筜数百竿,筑亭深处伴秋寒。危梢滴露清堪掬,密叶笼云翠作团。夜月虚涛翻素壁,晚风清佩响雕栏。漪漪绝胜淇园好,会看窗前宿凤鸾。
-
自刘元海啸起中原驯致契丹金元之盛防微杜渐令人三叹息于徙戎一论也西北诸边回族尤黠鸷猛嗜欲出于其性此图简远颇得其情状于丹青之
平安不用报泥金,春雨龙孙看过林。赢得清风满人耳,汗青留秘玉堂深。
-
玉漏迟·绿树深庭院
绿树深庭院。侵帘暝草,沿砌幽藓。问讯馀芳,糁径碎红千点。暗有芹香堕几,认杏栋、营巢新燕。晴思软。春光几许,费人裁剪。梅阴地湿无...
-
拟寒山寺·其一三八
不必扬人恶,切忌伐己善。行人口似碑,好丑悉皆见。禄厚恐祸生,言深虑交浅。不如省事休,彼此无欣怨。
-
深居
闭关屏人事,褊性乐深居。琴罢更无事,昼长宜读书。粉墙苔色古,柽案竹行疏。渐喜相知少,门无冗客车。
-
题郑侠流民图
...,胸藏丘壑心如水。朅来射策光明宫,便欲饱煖同遐迩。俸赀积月数不盈,擘画太半收书史。时骑瘦马向长安,买得残缣大小李。会心论格不论钱,袖来向我陈终始。关同荆浩久己无,马远夏圭呼不起。郭生自是清狂人,东抹西涂聊复尔。太平有象鸡狗肥,世路无情乡井徙。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