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华山
〔清〕
太华峙西方,倚天如插刀。
闪烁铁花冷,惨淡阴风号。
云雷莽回护,仙掌时动摇。
流泉鸣青天,乱走三千条。
我来蹑芒蹻,逸气不敢骄。
绝壁纳双踵,白云埋半腰。
忽然身入井,忽然影坠巢。
天路望已绝,云栈断复交。
惊魂飘落叶,定志委铁镣。
闭目谢人世,伸手探斗杓。
屡见前峰俯,愈知后历高。
白日死崖上,黄河生树梢。
自笑亡命贼,不如升木猱。
仍复自崖返,不敢向顶招。
归来如再生,两眼青寥寥。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华山》是清代袁枚创作的一首诗。华山之险,天下闻名,当诗人亲涉其险之后,又有真切独特的体验。诗开篇先勾勒太华山“倚天如插刀”之险峻的整体形象;次写铁花冷、阴风号、云雷响、仙掌摇的阴冷危险的环境;然后着重写登山时的惊险体验。“华山自古一条路”。其险峻可谓无以复加。诗人以细致的心理感受与景物描写突出了绝壁、云栈之艰难险阻,使人为之捏一把汗。当诗人历尽险境,“仍复自崖还”。而产生“归来如再生”之感亦即自然而然,并令读者为之松了一口气。诗人笔触既描绘了华山自然之险境,又揭示了心理体验,二者相得益彰,从而把登华山之艰巨历程叙写得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得到一种奇特的审美享受。徐世昌赞袁枚诗“能状难显之境,写难喻之情”(《晚晴簃诗汇》),由此可见一斑。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登华山》此诗作于乾隆十七年(一七五二)赴陕西途中。华山,在陕西东部,属秦岭东段。其主峰亦称华山,一名太华山,古称“西岳”在陕西华阴县南。本诗原见《小仓山房诗集》卷八。
相关诗词
-
同东云雏王心古诸君登华山云台峰
丹梯千仞倚嵯峨,万转盘纡出薜萝。少华西来朝白帝,太行东望走黄河。欲从玉女窥莲井,须向仙人借斧柯。襆被同君星汉外,方知天上白榆多。
-
冬日同徐息溟登野阁望华山残雪吊李介立先生
与子一登眺,谁人载酒来。江声吹不尽,烟色晚还开。山远明余雪,天高老异才。寸心双目里,何限夕阳哀。
-
梦登华山书所见·其一
天风袭衣袂,高坐华山顶。皓月坠林峦,涵空水荇影。
-
回銮至华阴欲登华山因风雾所阻
踟蹰风雾阻莲峰,未识云台止水溶。秦地山川聊一望,方舆畎亩尽三农。兵民拥道心随仗,文武攀辕泪满容。凉德何能衢壤乐,皆因岁久庆时雍。
-
登华山至青坪
群玉峰头铁锁寒,周秦遗事共漫漫。山从拔地五千仞,路向穿云十八盘。上界楼台悬日月,下方风雨长波澜。乾坤不博蒙头睡,一借神仙蜕骨看。
-
登华山诗
梦想兹山二十年,今朝散步上其巅。奇峰尘外崚嶒立,怪石云间颠倒悬。雨过一声促织响,树深几笠牧童眠。大观到此方为得,觉我心天高万千。
-
登华山未至莎萝坪而返
云气遮山腰,半入仙人掌。萦怀数十年,兹晨慰景仰。石径如箭筈,篮舆遽来往。身到眼界空,岧峣无殊象。共指奇峭处,变幻绝顶上。帝座不可通,明星分霄壤。始知天下事,毕念在鹤?。留著莲花峰,尚作未来想。
-
梦登华山书所见·其二
山开成独往,霞峤莹心目。投书别家人,不作昌黎哭。
-
经太华·其一
天地如文人,精华不可刊。而其秀杰气,常在水与山。华山翠天表,五岳让高寒。当其匠意时,百灵穷肺肝。琢以月天斤,洗以银浦澜。抺以洪濛烟,照以日月丸。十二楼五城,处处映青鬟。尝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