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堤上行三首》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荟萃之地,所以多声伎歌酒之娱、南来北往之人,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这一类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大堤上常见的景象,选取极为普通的镜头,描写世俗生活的场景,语言质朴天然,不假修饰,而富有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到强烈的生活气息。所描写的事物如酒旗、樯橹、行人、桨声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人们的活动也似乎是未加修饰的大堤生活中一个画面。但是诗人就是能够把这样普通的事物谱写成诗歌。这种取自生活、提炼生活的作诗态度使得刘禹锡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相关诗词
-
西湖竹枝词·堤上行三首·其二
四月南风海岸深,青旗高高柳阴阴。三江潮发来如马,五两风摇密似林。
-
堤上行三首·其一
酒旗相望大堤头,堤下连樯堤上楼。日暮行人争渡急,桨声幽轧满中流。
-
堤上行三首·其三
长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日晚出帘招估客,轲峨大艑落帆来。
-
西湖竹枝词·堤上行三首·其一
碧水楼楼三月春,蛮儿个个唱歌新。通海坊中人作市,灵慈宫里乐迎神。
-
堤上行三首·其一
万井楼台落镜中,环堤处处小桥通。吴娃惯荡莲舟戏,水浅沙明不畏风。
-
平陵东行三首·其二
平陵东,车隆隆,郭家小儿葬若翁。葬若翁,来送丧,谁其最贤槐里公。槐里公,多奇客,迅如飙鹰虎如力。虎如力,卒夷灭,曷不将去击胡貊。
-
从军行三首·其二
栅壕三面斗,箭尽举烽频。营柳和烟暮,关榆带雪春。边城多老将,碛路少归人。杀尽金河卒,年年添塞尘。
-
次韵袁司理送行三首·其二
阴六阳三天者定,重逢樽酒定何时。但须别后频相问,来往翔鸿各寄诗。
-
冬行三首·其二
...不。此宅贮书籍,地湿忧蠹朽。贾僎旧相识,十年与营守。贫交多变态,僎得君子不。利命子罕言,我诚孔门丑。且贵终焉图,死免惭狐首。何当归帝乡,白云永相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