堤上行三首·其二
〔唐〕
江南江北望烟波(1),入夜行人相应歌。
江南江北同望波浪江烟,入夜行人还对歌在江边。
桃叶(1)传情竹枝怨(2),水流无限月明(3)多。
《桃叶歌》表达了爱情,《竹枝词》诉说着哀愁,水流和月光无穷无尽哟,恰似歌声中的情感绵绵。
小提示:刘禹锡《堤上行三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堤上行三首》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荟萃之地,所以多声伎歌酒之娱、南来北往之人,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这一类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大堤上常见的景象,选取极为普通的镜头,描写世俗生活的场景,语言质朴天然,不假修饰,而富有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到强烈的生活气息。所描写的事物如酒旗、樯橹、行人、桨声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人们的活动也似乎是未加修饰的大堤生活中一个画面。但是诗人就是能够把这样普通的事物谱写成诗歌。这种取自生活、提炼生活的作诗态度使得刘禹锡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相关诗词
-
金筠庄家居困甚,闻有四明之招,尚不即赴,作此以励其行三首·其二
树头黄雀跃且鸣,入水为蛤更其名。伯劳子规视相笑,泥涂何若泬寥清。
-
郊行三首·其二
马上寻春不见花,藏红映绿苦周遮。醉乡眼缬初何有,赢得桃源梦到家。
-
忆昔行三首·其二
忆昔同治之三载,王师航海来江东。苏常郡县次第下,炊烟渐起荆榛丛。畴道遗黎祸未已,劫火更照江天红。突踞吾里作窟穴,一网打尽哀鸣鸿。犹幸...
-
苍岭行三首·其二
翠拥层崖一水分,括苍遥接赤城春。观音城上灵官庙,多少烧香行路人。
-
堤上行三首·其三
月明谁唱竹枝歌,声绕江风起白波。古渡春来潮正急,停舟估客意如何。
-
舟行三首·其二
物色都收上笔尖,惊人句法俗人厌。云横水蘸天移棹,风泊花飞昼捲帘。暂息敢忘黄鸟知,浪游应惹白鸥嫌。归来小坐温残蠹,一夜悠悠过几签。
-
山行三首·其二
米家图画不易得,今日见山如见之。偶上层峦纵游目,不知驻马已多时。
-
甘泉先生宴别席上赋三首·其二
愚也蓬枢士,少嗜缀文辞。柔翰弄绡縠,懿矩蹑埙篪。旁览周秦典,三复齐梁诗。荣华既已隐,吃诟竟何施。乃慕夫子学,毋俾后辰迷。授我合一编,启我深湛思。循循两言诱,卓哉百世师。呼寐成然觉,道...
-
不寐忆元兄南行三首·其二
带甲纷纷正满天,定中何故忽飞翻。漫寻野鸭桥边鸭,莫听青猿洞口猿。调众五千犹可事,得人一二最难言。巾瓶日夕閒来往,珍重眉毛与结冤。
-
过啄木岭暑暍憩道傍移时始行三首·其二
凭轼汗如雨,低檐气若炊。垂头疑大病,驻足便多时。舆隶争阴樾,家人荐药糜。吾生党行道,暑暍亦奚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