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堤上行三首》是唐代刘禹锡的组诗作品。《堤上行三首》选取了日暮争渡、月夜对歌、酒家迎客这三个场面,描绘了江中商船来往不绝、江边居民安居乐业的兴旺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派兴旺景象的赞美之情。
创作背景
《堤上行三首》大约写于刘禹锡任夔州刺史到和州刺史时,即公元822年(长庆二年)到公元824年(长庆四年)。唐代的大堤是商旅荟萃之地,所以多声伎歌酒之娱、南来北往之人,是十分繁华热闹的地方。每到一地,学习当地的民歌,融入自己的诗歌创作,或者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是刘禹锡的一大优势。这一类的诗歌在他的诗歌创作中占据很大的比例。这首诗描写了傍晚时分,大堤上常见的景象,选取极为普通的镜头,描写世俗生活的场景,语言质朴天然,不假修饰,而富有人情味,读来令人感到强烈的生活气息。所描写的事物如酒旗、樯橹、行人、桨声等,都是常见的生活物象。人们的活动也似乎是未加修饰的大堤生活中一个画面。但是诗人就是能够把这样普通的事物谱写成诗歌。这种取自生活、提炼生活的作诗态度使得刘禹锡诗歌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
相关诗词
-
《苏堤怀古三首·其二》拼音版
野眺西陵西更西,白公堤尽即苏堤。荷花潋滟迷舟入,柳色阴浓只马嘶。三竺两高烟漠漠,四贤一去草萋萋。祗宜明圣湖边月,仍向风篁岭上低。
-
《侠客行三首·其二》拼音版
笮马蒲桃乳正肥,金鞭每与客同归。满堂朱履皆豪俊,上客衡门一布衣。
-
《少年行三首·其二》拼音版
人生岂合长贫贱,师事黄公曾习战。英雄天子伐匈奴,初拜将军二十馀。黄尘昼飞羽如插,身射单于碎弓甲。从来书生轻武夫,坐遣挥毫写勋业。
-
《自子陵市寻路入游上泉三首·其二》拼音版
千年玉水閟深林,十里重冈隔世尘。犹恨子陵饶舌在,却当户口告行人。
-
《步出夏门行三首·其二》拼音版
商风夕起,悲彼秋蝉。变形易色,随风东西。乃眷四顾,云雾相连。丹霞蔽日,彩虹带天。弱水潺潺,叶落翩翩。孤禽失群,悲鸣其间。善哉殊复善,悲鸣在其间。
-
《陌上花三首·其二》拼音版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其二》拼音版
玉剑膝边横,金杯马上倾。朝游茂陵道,夜宿凤凰城。豪吏多猜忌,无劳问姓名。
-
《送盖总领上计三首·其二》拼音版
昔者云夙驾,杨柳方依依。今其望来思,两见秋风吹。前乎已劳还,后此亦云归。丹笔映螭坳,祥风动紫微。岂不念归美,正尔畏简书。不见居官乐,惟忧士卒饥。昔人无遗孔,后来补深痍。炯炯心独苦,所贵知者希。
-
《步韵答云上人三首·其二》拼音版
公子才华迥绝尘,海天寥阔寄闲身。春来梦到三山未?手摘红樱拜美人。
-
《西湖竹枝词·堤上行三首·其三》拼音版
高丽女儿珠腕绳,玉环穿耳坐船棚。丝为帆繂朝朝飏,铜作琵琶啧啧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