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十二首·其六
〔魏晋〕
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
奈何五十年,忽已亲此事。
求我盛年欢,一毫无复意。
去去转欲速,此生岂再值。
倾家持作乐,竟此岁月驶。
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此诗以“昔闻长者言,掩耳每不喜”起句,道出了少年不识愁滋味、不喜听人生易老的无忧无虑,而五十岁倏尔而至时才真切地感到昔日长老频道人生易老亲故凋零的无奈。而今当阅尽悲欢之后,再欲寻觅昔日的欢欣时,沧桑岁月的剥蚀使得欢娱的心只剩下了沉重,没有了欢娱的理由。“有子不留金,何用身後置”是诗人感到时光无多、此生难再而追求的及时行乐的生活方式。
创作背景
这组诗共十二首,前八首“辞气一贯”,当作于同一年内,约作于晋安帝义熙十四年(418),陶渊明五十四岁时;后四首约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陶渊明三十七岁时。
相关诗词
-
和陶诗·杂诗十二首·其六
行年已五十,知非心自喜。欲如张子房,愿弃人间事。处世亦多端,安得每如意。岁月如水流,暮景忽然值。白发不再黑,隙驹一何驶。田园虽不多,聊为子孙置。
-
长安杂诗十二首·其六
闻昔未央宫,缔构极弘丽。周遭数十里,台殿咸称是。虽云可重威,何以训来裔。文皇撒露台,诚足范后世。
-
杂兴十二首·其六
七十合致仕,已閒十六年。不谓得此寿,念之岂非天。固穷甘蔬饭,窒欲省药钱。脱遇人负我,微愠遄释然。岂无不朽句,作诗垂万篇。人品虽中中,此心无愧焉。
-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其六
尝闻左师言,少子古所喜。二儿从两父,服辱了百事。佳子何关人,自怪馀此意。看书时独笑,屡与古人值。他年会六子,道眼谁最驶。衣钵傥可传,田园不须置。
-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其六
纣绝阴天所,黎鞬善眩人。偶题木居士,便拜竹王神。飞蛊民头落,迎猫鬼眼瞋。一经簪笔问,语怪总非真。
-
上京道中杂诗十二首·其六·李老谷
缘崖一径微,入谷双崦窄。密林日易曛,况及云雨积。行人望烟火,客舍依山色。家僮为张灯,野老烦避席。未觉风俗殊,祇惊关河隔。严程不可缓,子规勿劝客。
-
沅州杂诗十二首·其六
?道西连蜀道长,五溪风土古蛮乡。相传遗种多槃瓠,见说藏书即酉阳。梅雨来时诸水涨,野云飞处万山苍。铁冠自是心如铁,一任江如九曲肠。
-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其三
花离不成国,黔首尚遗黎。家蓄獠奴段,官尊鸭姓奚。神差来却要,天号改撑犁。益地图王母,诸蛮尽向西。
-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其五
裸国原狼种,初生赖豕嘘。吒吒通鸟语,袅袅学虫书。吉贝张官伞,千兰当佛庐。人奴甘十等,只愿饱朱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