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登雨花台》是清朝诗人魏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却并没有以景物为主,而是倾尽全力喷涌出深沉浓烈的愤激哀怨之情。这些情感又集中于明代开国皇帝的陵墓被践踏翦伐这一具体事物的景象之上,使情感具有了坚实的基础,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抑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登雨花台》先抒情,后写景,先抒情诗因为迫不及待,后写景则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对仗工整。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登雨花台》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
相关诗词
-
九日与彦明登雨花台
雨花台上雨初乾,野色江光落坐间。岂谓旅游逢九日,共来把酒看三山。老年节物偏生感,到处云林不负閒。落木满空秋万里,暝禽遥带夕阳还。
-
雨中登雨花台
春游望不极,携屐上长干。众鸟忽飞去,青山独自看。草肥三月雨,云湿万峰寒。怀古荒台畔,烟花六代残。
-
又明日复同惇立总领吴德素运使章思台过天禧寺登雨花台再用前韵
言经朱雀桁,复度白鸡年。谢公不可见,废垒蔓草缠。三日瞰坰牧,所怀多昔贤。陂陀北城墩,谁可作九泉。石头控峥嵘,目尽西南天。定都记孔明,赤壁方凯旋。惟初鼎足计,用意良已虔。更作长干行,秦淮乱清涟。残春扫馀花,密叶未有蝉。高台略四远,绿野浮芊眠。午阴久未移,幽景为我延。使君固不凡,况有嘉客先。老大百念息,爨馀岂遗烟。了知尘外心,本自无间然。
-
登雨花台
高台欲上雨濛濛,虎踞龙盘在眼中。万古青山还洛下,一丘黄壤自江东。谢公着屐何曾到,梁武谈经亦已空。好是五陵歌酒地,年年芳草恨春风。
-
同诸公游高坐寺登雨花台
此地昔高坐,诸天尽雨花。
-
重阳后三日登雨花台
一片金陵月,荒台对酒看。
-
雪再作山甫约游雨花台不遂闻与诸公登凤凰台次韵送似
骚屑寒威逼重幕,衲被蒙头慵蚤作。不知一夜雪花飞,但讶五更风力恶。摩挲病眼试凭陵,把玩清诗何洒落。好语自足驱疟疠,嘉祥况乃销离瘼。绝怜冰箸堕修檐,拨触风琴响朱箔。一冬温暖忧麦蚕,万事乘除等凫鹤。为言三凤今河东,曾约连驺出南郭。山阴舟回虽兴尽,巫峡云归终幸薄。方疑再往成渺芒,已拉群公溯寥邈。九万扶摇不可希,随分榆枋吾亦乐。
-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
再同二公登雨花台仍用花字
高坐同支许,清言胜永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