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是唐朝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主要歌咏的是十一月中旬就已经迎风怒放的早梅,即名为咏梅,实为抒怀,借早梅写照自己早慧、早名而却因此受到排斥,不能够进入朝廷去贡献自己才学的坎坷不遇的身世。咏物中暗寓抒情,不即不离,若即若离。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晚唐
创作背景
《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这首咏物写于何年,诸说不一,可能是诗人于公元851年(大中五年)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聘请为书记,入蜀时所作。他的《韩冬郎即席二首》,有“剑栈风樯各苦辛,别时冬雪到时春”句。作者赴蜀,在这年冬天,有《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一诗。这首诗或者是在这年所作。
相关诗词
-
冬至宿杨梅馆
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
-
癸丑十一月下旬温燠如春晦日忽大风作雪
今年一冬晴日多,草木萌甲风气和。百钱布被未议赎,老翁曝背儿行歌。吾侪小人虑不远,积雪苦寒来岂晚。青天方行三尺乌,不料黑云高?嵼。明朝雪恶冻复饿,儿啼颊皴翁噤卧。九重巍巍那得知,阁门催班百官贺。
-
十一月二日至紫极宫诵李白诗及坡谷和篇因念苏李听竹时各年四十九予今五十九矣遂次其韵
翰林两仙人,偶来听风竹。萧萧玉千竿,采采绿一掬。少时负不群,中岁乃见独。嗟余长十年,所至恋三宿。径当还笏归,奚俟揲蓍卜。夜郎与儋耳,老大费往复。宜州殿其后,路险车又覆。山中采芝去,舍下炊粱熟。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 冬至
冬至,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蚯蚓结。六阴寒极之时,蚯蚓交相结而如绳也。麋角解。说见鹿角解下。水泉动。水者,天一之阳所生,阳生而动,今一阳初生故云耳。
-
十二月中旬书戴溪亭
天上东风转斗星,天涯羁客尚飘萍。道涂况复经残岁,风雪那堪宿旅亭。春到怯添双鬓白,夜寒愁对一灯青。残年万古凄凉恨,不计樽前一醉醒。
-
新月·其一
西宇遥看挂玉弓,中秋数日未云中。已胜十一月中月,普照三千空外空。
-
十一月朔冬至
鲁僖再闰孰为偏,五载之终似远然。辛亥徒为章首岁,上元直在太初年。未从元凯叩长历,且效少陵吟短篇。一线閒愁随日长,形容空老此江边。
-
长相思·一月廿三日山中始见桃花
忆桃枝。见桃枝。人面春风笑语非。天寒翠袖时。怕人知。没人知。待我知时花已稀。武陵寻梦迟。
-
戊子十一月朔冬至次仪真
长至曾闻晷影添,瑞香霄喷掩朱帘。心依宸极朝元客,暖似阳春数九天。潮长邗沟千艇入,鼓严官坝万灯悬。寒温自是江南别,上谷而今恐未然。
-
又口占小诗五首·其一
归传匆匆一过家,驿亭回首见梅花。绝知天汉朝宗近,去去方乘犯斗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