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雨花台
〔明〕
生平四十老柴荆(1),此日麻鞋(2)拜故京。
四十年来,甘守贫困度残生,脚穿麻鞋,此日登台望旧京。
谁使山河全破碎?可堪翦伐(1)到园陵(2)!
满目破碎,大好河山谁摧毁?一腔悲愤,园陵松柏竟凋零!
牛羊践履(1)多新草,冠盖(2)雍容(3)半旧卿。
牛羊践踏,大片春草变狼籍,车马驰骋,半是旧官显骄横。
歌泣不成翦已暮,悲风日夜起江生。
暮色苍茫,欲哭无泪残阳斜,悲风猎猎,吹起大江呜咽声。
小提示:魏禧《登雨花台》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雨花台》是清朝诗人魏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该诗以情感的起伏变化为线索,题为“登雨花台”,笔墨却并没有以景物为主,而是倾尽全力喷涌出深沉浓烈的愤激哀怨之情。这些情感又集中于明代开国皇帝的陵墓被践踏翦伐这一具体事物的景象之上,使情感具有了坚实的基础,更能引发人们的共鸣,使人们的心灵受到无法抑制的颤动,从而增强了诗的力度。《登雨花台》先抒情,后写景,先抒情诗因为迫不及待,后写景则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对仗工整。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清代
创作背景
《登雨花台》此诗作于1663年(康熙二年),据明亡已二十年。作为长期隐居故乡的遗民诗人,魏禧四十岁时来到旧京南京,登上今中华门外的雨花台,仍感慨万千,写下这首七律。
相关诗词
-
同王忘机林子丘登雨花台过吊亡姬杨烟墓荐洒赋诗
雨花台下树为烟,抔土于今已一年。亦有催妆旧时客,同来酹酒晚风前。
-
登雨花台
...石头钟阜如长干。兹冈锁钥城南关,遥撑半壁成重磐。采石军声撼建业,古今争夺此弹丸。梁武讲经于此间,天花法雨散华鬘。青丝白马来侯景,朱雀乌鸢出大圜。此台旧事不堪忆,高座寺边馀暮色。吊古何须感废兴,即今且复埋荆棘。梅岭已荒内史亭,石冈已铲谢公迹。孤垒犹...
-
登雨花台
鹫岭岧峣上,龙宫路转斜。山河饶四望,城阙俯千家。松暝偏藏鹤,台空尚雨花。凭高无限思,风物满京华。
-
登雨花台
千山暮色渐熹微,台草如茵尚可依。落日下从江水浴,断霞真共塞鸿飞。登高望远且为乐,弄月吟风甘息机。北望严城无十步,殷勤幽鸟莫催归。
-
九日独登雨花台追用杜牧韵
客里登高思欲飞,乾坤但觉此生微。关河迢递亲垂老,松菊荒凉人未归。六代空台馀古塔,几家新冢对斜晖。寒烟蔓草西风外,惟有秋荷好制衣。
-
次韵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约同登雨花台三首·其三
天女来参彼上人,逆知君动雨花心。故令六出缤纷下,免使荒台更重临。
-
九日登雨花台晚归
山童先放鹤,同约野人登。树密藏花窖,江空露石棱。赏心徒有酒,系日却无绳。兴尽归来晚,柴门唤不应。
-
登雨花台
闭门何处写羁愁,望远登高此胜游。春晚花香如有待,谷深莺语宛相求。风光著脸红生晕,岁月欺人雪上头。千古共推佳丽地,年年歌舞几时休。
-
金陵春日雨后同盛姚诸君子出游城南诸寺遂登雨花台
梅冈新霁后,犹似雨花年。说法空山顶,斋心绣佛前。江边六代寺,城上五云天。欲赋长干柳,苍茫起夕烟。
-
春日登雨花台
山光一带正迎人,选胜高台载酒茵。绮席閒分铺草坐,香尘似袅散花身。晴烟破晓青堪谱,浅黛描春翠可亲。解缚胜情还不碍,披云双屐试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