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
〔唐〕
多(1)君相门女(2),学道爱神仙。
赞美你这相门之女,崇尚学道爱好神仙。
素手掬青霭,罗衣曳紫烟。
白玉般的素手捧起青霭,锦罗衣衫连带着紫色的云烟。
一往屏风叠(1),乘鸾著玉鞭(2)。
那就同往庐山屏风叠去,乘青鸾,执玉鞭。
小提示:李白《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其二》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写作者送妻子上庐山访道的情景,诗中描绘了女道士清幽的居住环境和闲适的修道生活,表达了经历风雨沧桑后李白夫妇二人坚贞美好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因社会理想不能实现而产生的向往出世的思想。组诗语言简洁细腻,风格含蓄柔婉,在李白诗中别具一格。
- 作品别称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小律
- 创作年代761年春
创作背景
《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是李白的晚年作品,是李白留传下来的最后两首赠内诗。他曾陪同妻内,为寻找庐山女道士李腾空翻重山,越峻岭,一路上远迩幽寂,兴之所至,随感而发,写下了这《送内寻庐山女道士李腾空二首》。詹锳认为此诗作于乾元元年(758)春,《李白诗文系年》云:“腾空既贞元中尚在人间,此诗之作,疑当在太白晚年。”安旗《李白全集编年注释》认为此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末,李白遇赦归豫章与宗氏重聚后,送其往庐山时作。郭沫若认为,李白此时“已年逾六十,因过分失意而迅速衰老,对于道教的迷信已逐渐破除。然而宗氏则愈益醉心隐逸,看来他们两人可能是在那时作了情投意合的最后诀别”。
相关诗词
-
谢张师道广文见过二首·其二
爽气横空阔,清谈绝辈流。嘶骢能枉顾,漫刺肯轻投。敢谓官无冷,其如学更优。荣途未须捷,恐隔旧交游。
-
春日游齐山寺用杜牧之韵二首·其二
倦鸟投枝已乱飞,林间暝色渐霏微。春山日暮成孤坐,游子天涯正忆归。古洞湿云含宿雨,碧溪明月弄清辉。桃花不管人间事,只笑山人未拂衣。
-
李白祠二首·其二
谪仙楼隐地,千载尚高风。云散九峰雨,岩飞百丈虹。寺僧传旧事,词客吊遗踪。回首苍茫外,青山感慨中。
-
题李山风雪松杉图卷二首·其二
朝色葱胧映碧虚,千峰瑶草渐凋疏。何当长白山头树,到了枝枝玉不如。
-
僧明智自吴明卿所来将谒海东补陀大士赠之得二首·其二
不知圆通老,道场在汝耳。一夜海潮音,我闻亦如是。
-
酬李芋仙二首·其二
劲翩摩空故绝伦,吹嘘曾未出风尘。细思科第定何物?却是饥寒解困人。大道但期三洗髓,长途终通九方歅。高秋一放脱鞲去,看法飞腾亦有神。
-
送张原载黄门弟授职还乡二首·其二
昽昽江旭散林鸦,袅袅江风捲岸沙。燕郭晚春归处路,楚山明月到时家。仙游自说投竿好,吏隐谁怜去国赊。它夜陟冈应有梦,紫堂青琐隔天涯。
-
送梅轩蒋司徒致仕归湘源二首·其二
奕奕家声远近知,士林谁不仰连枝。三台八座同升地,绿野青山独往时。草制即烦亲弟手,赐环真荷哲王私。江湖廊庙俱伤别,万里秋风两鬓丝。
-
崆峒山图为横溪翁赋二首·其二
独占名山每羡渠,京尘今日污吟须。西州十载经行处,惆怅云烟是画图。
-
和李振之二首·其二
酷忆遥山寸碧呈,归耕何日乐馀生。蝇营得失都无念,狗苟荣枯总若惊。客梦觉来家万里,诗声吟罢月三更。溟鹏本有冲天志,直待三年再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