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生公讲堂》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咏唱金陵(今江苏南京)的一处佛教古迹。全诗四句,首句形象地渲染了当时听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讲法人数的众多以及态度的虔诚,后三句笔锋一转,描写生公身后的萧条情景。其章法是前一后三式,即前一句盛,后三句衰,结尾“一方明月可中庭”最为人所称道。
- 作品别称金陵五题·生公讲堂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绝句
- 创作年代中唐
创作背景
《生公讲堂》此诗可能作于宝历(唐敬宗年号,825~827)年间,有人把作年具体到宝历二年(826),当时刘禹锡由和州(今安徽省和县)刺史任上返回洛阳,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此时诗人已经年过半百,经历过两次贬谪,历尽宦海浮沉,写下《金陵五题》组诗,《生公讲堂》就是其中一首。
相关诗词
-
生公讲堂
海上名山即虎丘,生公遗迹至今留。当年说法千人坐,曾见岩边石点头。
-
生公讲堂
平地涌岩壑,棱层惊大雄。何曾远人世,直欲傍天宫。白虎威灵在,赤乌缘影空。生公能说法,音与塔铃同。
-
金陵五题·并序
...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生公讲堂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江令宅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
-
吊天竺海月辩师三首·其一
欲寻遗迹强沾裳,本自无生可得亡。今夜生公讲堂月,满庭依旧冷如霜。
-
尤文简公遂初堂
荒基断础足凄凉,道是先生旧讲堂。早向东林推入室,晚于南宋号灵光。一生著述源何远,四世丝纶泽更长。我亦斋心探道脉,每从祠下肃冠裳。
-
同丁致远司户游东掖山·其二
与君共饱桑门饭,愧我曾非莲社人。若问生公讲堂事,青山门外自横陈。
-
巽公院五咏·曲讲堂
寂灭本非断,文字安可离。曲堂何为设,高士方在斯。圣默寄言宣,分别乃无知。趣中即空假,名相与谁期。愿言绝闻得,忘意聊思惟。
-
文公讲堂
文公不可见,空使蜀人传。
-
又寻朱考亭张南轩二先生讲堂拜其遗趾
洞辟苍崖俗累稀,流风犹在讲堂非。四箴有石看来旧,万赖无声听欲微。寒色浅深知节序,野花开落是真机。偶来揽胜因怀古,山鸟自啼还自飞。
-
寿悦斋李先生
...崇福十五年,上下千载书法严。又不见蜀公静退不待耄,钟律制成天一笑。乐则行之忧则违,出处无非圣之时。一朝都人拥马首,留相天子不得辞。颍昌胡为屹不动,各以就去揭矩仪。悦斋先生天下士,琬琰琮璜国镇瑞。盛名姱节耀古今,岁晚松阶犹候对。时台剧谈锯蜚屑,志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