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丈山记
〔宋〕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馀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馀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七十八卷》,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 作品出处朱文公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宋代
创作背景
《百丈山记》这篇游记作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所写的百丈山位于福建建阳东北。作者与同游者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皆赋诗以纪其胜”,复又“叙次其详如此”,这在末节中作了交代。诗文并作,记其游览之胜。而作者于诗外作文,不仅为着“呈同游诸君”,同时“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这篇末文字点明了写作此文的目的:导游,引导人们去游览百丈山的胜景。
相关诗词
-
百丈山中夜坐闻谨思将还忆甲寅入南中正此日也十二月二十三日六首·其一
近得雷州信,遥闻弟侄来。江山淹远望,天地保疏材。乡为鱼羹起,今宁马豆猜。残年有心事,未定着寒灰。
-
百丈山中夜坐闻谨思将还忆甲寅入南中正此日也十二月二十三日六首·其五
往备清华职,宁知濩落心?槐街春日盛,杏省午烟深。出试终何补?还归敢自任。只惭山泽吏,空受二毛侵。
-
八月十日宿百丈山庆善院明日游松风庵谒震禅师
...屋,风灯微茫照溪谷。杖屦朝行百丈山,林风清泠摇佩环。道人八十更聪明,耳边犹爱松风声。风前饱食松下卧,梦里光阴等闲过。世间贵人多白头,未容白首送林丘。左足拘挛右臂缓,荣华只得傍人看。信知佛法有天乐,扫除疾痼何须药。山林于我却有因,愿言筑室为比邻。不辞弃...
-
百丈山
大雄真迹枕危峦,梵宇层楼耸万般。日月每从肩上过,山河长在掌中看。仙峰不间三春秀,灵境何时六月寒?更有上方人罕到,暮钟朝磬碧云端。
-
百丈山六咏·其六·瀑布
巅崖出飞泉,百尺散风雨。空质丽晴晖,龙鸾共掀舞。
-
百丈山六咏·其三·山门
置屋两山间,巧当奇绝处。峡束百泉倾,涧激回风度。
-
游百丈山以徙倚弄云泉分韵赋诗得云字
...短章策奇勋。慨然念畴昔,联裾已荒坟。中路忘磬折,寸心谩丝棼。惟应泉石愿,三生有馀薰。兹游获重寻,十载心氤氲。他年访旧躅,山灵莫移文。
-
余评事惠龙团兽炭香璎凫实且许以百丈山楮衾而未至
青禽衔云落蓬壶,风檐快读光眉须。百朋珍贶罗庭隅,一一皆可当清娱。建溪龙焙香云腴,香璎巧制来东吴。鬅鬙兽炭奇形模,辟邪天禄狮熊貙。王家舄种君家凫,晴沙暖抱明月珠。雅意下照仙人癯,矮窗醉兀诗情孤。蒲团松拂烧红炉,蜗庐积冻春潜驱。侍儿金珞香玉肤,月铛著雪煎春酥。窗前笑玩娇黄雏,能言直可贡上都。其波及晋皆君馀,独欠一幅横云铺。王孙醉拥红氍毹,楮生长揖非吾徒。藤床纸帐恰此须,能供梅花清梦无。
-
郴江百咏·其三十五·百丈山
萦迂鸟道少人通,只有豺狼夜过踪。自衒崚嶒逾百丈,安知七十二高峰。
-
百丈山
势擎霄汉直,根截乱山兼。云叶闲铺地,烟煤润洒尖。远疑题塞雁,高欲篆秋蟾。倒泻长江水,陶泓未足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