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湖寺和陆子寿

朱熹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德义风流夙所钦,别离三载更关心。

偶扶藜杖出寒谷,又枉篮舆度远岑。

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却愁说到无言处,不信人间有古今。

作品简介

《鹅湖寺和陆子寿》是南宋诗人朱熹于淳熙五年(1178)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的前四句表达朱熹对陆子寿道义风度的钦佩、敬仰之情,后四句转入对鹅湖之会上学术之争的看法。全诗古今浑合,深沉真挚。

创作背景

淳熙二年(1175),朱熹曾与陆子寿兄弟在鹅湖寺讨论过哲学上的问题,彼此没有取得一致的意见。当时,陆子寿曾作诗一首,表明自己的观点。三年后,朱熹从福建崇安往南康军(今江西星子县),路过鹅湖寺,陆子寿又专程从抚州赶来会晤,所以朱熹写下这首《鹅湖寺和陆子寿》追和陆的前诗。

  • 赏析

首联写朱熹对陆子寿道德与义理的称赞,它们是自己素所钦服的,此时别离三年,更是常常挂念在心。以彼之“德义”见其谦逊,言己之“关心”表真实情谊,出语朴质,言浅意长。

颔联写陆子寿自抚州远道而来,一路奔波辛苦。前言自己出“寒谷”,后述子寿度“远岑”,以实情实境,补足“关心”之意。

前四句言对方道德修养和品格都让人佩服,还积极为学术事业奔走,让人尊敬,...

展开全部
朱熹

朱熹

南宋时期理学家、教育家、诗人

朱熹(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又号晦翁,徽州婺源人(今属江西),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绍兴十年(1148年)进士,卒后追谥“文”。朱熹早年受业于理学大师李侗,师承二程学说,兼采周敦颐、张载的思想,集宋代理学之大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朱熹的主要著作有《四书章句集注》《伊洛渊源录》《八朝名臣言行录》《资治通鉴纲目》《楚辞集注》《诗集传》《韩文考异》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