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乐亭记
〔宋〕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 作品出处欧阳文忠公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北宋
创作背景
欧阳修三次遭贬使他对当时冷酷的社会现实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他向往恬静的归隐生活。滁州在长江与淮河之间,山高水清,风景宜人。他几乎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作者这时的人生观比较旷达的。《丰乐亭记》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相关诗词
-
丰乐亭次少司成郭价夫先生韵
年去民多疚,于今岁甫登。乘时开胜境,扫榻待良朋。远屿烟光杳,长空浩气凌。追游应有记,薄劣愧无能。
-
丰乐亭游春·其三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
月夜偕体干太仆过饮丰乐亭
路穷平楚近还疑,忽敞空亭碧四垂。
-
丰乐亭游春三首
【其一】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其二】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其三】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
游滁山二十咏·其十一·十八日游丰乐亭
丰山幽谷共清泉,千载惟馀永叔篇。遮莫山灵容刻露,几多残碣费磨刬。
-
寄题滁州丰乐亭
...上守,乘间务幽寻。群从留山阿,美望穷前林。良宴追佳赏,高亭旷遐临。烟云无定姿,水石唯清音。静见鱼鸟适,遥闻鸡犬深。时节屡丰有,民里无欺侵。岂独延众物,因兹托冲襟。大笔每绝唱,芳樽宁孤斟。别日念已长,来期讵能今。安得凌风翰,相从殚岁阴。
-
丰乐亭小饮
造化无情不择物,春色亦到深山中。山桃溪杏少意思,自趁时节开春风。看花游女不知丑,古妆野态争花红。人生行乐在勉彊,有酒莫负琉璃钟。主人勿笑花与女,嗟尔自是花前翁。
-
寄题浮梁县丰乐亭
...宏远,能以和易调群心。政平讼简日多暇,远嚣淩俗开胸襟。旋治东园敞轩闼,四睇环耸千高岑。已占溪山足清思,更添桃李成浓阴。斯亭不独与民乐,乐得贤者同登临。嗟予万里走燕赵,弱羽归飞思故林。空吟绝致未能往,徙倚南风聊寄音。
-
丰乐亭·其一
由来沃土偏宜稼,一上丰山望可怜。半郭树林环涧曲,万箱禾黍负城边。春风馌亩欣田畯,秋日分门给社钱。忧国至今聊暂减,太平箫鼓乐康年。
-
丰乐亭联
十年兵燹,略同五代干戈,幸迅扫浮尘,山高水清,馀孽不留皇甫;百步州南,犹剩数弓亭址,望后来太守,疏泉凿石,鸿文更续欧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