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一支祖国统一的赞歌,作者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家一统、天下太平的向往。前八句描写了从台上眺望时所见景色,次四句承上叙述自己的怀古之情,接着八句是说从三国到六朝以这个地方为舞台发生了多次战乱,最后四句赞颂了朱元璋的新王朝并以祈愿和平作结。全诗笔力雄健,音韵铿锵,舒卷自如,气势纵横。
- 作品出处高太史大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369年
创作背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
相关诗词
-
《西河·金陵下关暝望和美成韵》拼音版
寻梦地。依稀梦影难记。山簪树发水如环,画楼对起。夜镫碧浸小江天,姮娥迎笑眉际。伴箫凤,声自倚。客怀共此牵系。当歌最忆莫愁堂,燕空古垒。醉吟笛步晓星沈,潸潸红泪铅水。板桥废址傍旧市。访秦淮、沙顿乡里。殢酒欲忘身世。入愁城、麝月龙绡,凄对西北神州,深尊里。
-
《登雨花台》拼音版
天花何日雨,台下见长干。塞色卢龙古,江声白鹭寒。双林云更落,六代柳俱残。祇有谈经石,苍苍绕法坛。
-
《安平乐慢·清明登雨花台用万俟雅言韵》拼音版
步出南郊,曲尘飏暖,阳春白日风香。湔裙是处,祭扫谁家,近路粉黛相望。柳发桃颦,衬弓弯云袂,竞斗时妆。戏语曲池旁。虫虫也爱韶光。问石子冈头,散花天女,沉醉知在何乡。僧俗同欢喜,志公帽朽只园...
-
《台城路·重过金陵》拼音版
石城风紧花如雾,催归雁程秋晚。梦碾飙轮,霜砭病骨,消得吴云轻剪。江空恨远。正枫落敲诗,砑笺流怨。翠羽飞来,未谙愁重讶杯浅。银筝凄弄夜久,泪痕双照处,衫袖还满。巷口乌衣,遨头绣陌,曾识春人莺燕。零箫剩管。问烟月前朝,去尘奔电。半枕寒潮,断魂和浪卷。
-
《闻黎职方惟敬已趋金陵予自黄梅渡江过浔阳不得相见》拼音版
献岁东风彩鹢催,浔阳难待故人回。独驱涛色三湖过,不见梅花五岭来。持橐旧随鳷鹊观,挥毫今忆凤凰台。樱桃未熟还江北,莫负金陵几百杯。
-
《重九日偕同人登雨花台》拼音版
难得重阳称意晴,雨花台上畅游情。品泉曾共煎茶到,出郭聊为访菊行。对景不堪惊物候,登高还欲志澄清。可怜六代都陈迹,俯仰兴衰百感生。
-
《雨花台》拼音版
乍出长干里,难寻朩末亭。斯台独高峙,战血尚馀腥。一代论人杰,千秋据地形。中原氛未靖,哀雁不堪听。
-
《中元夜钟给事道复招同陆文学伯生李孝廉季宣雨花台玩月得香字》拼音版
高台一上散苍茫,歌吹何期其夕郎。冰净竞传希逸赋,风流新挹令公香。夜疑海上开龙藏,凉入江头涌雁堂。坐久天花还欲落,万山秋色照持觞。
-
《雨花台观月》拼音版
高台上与碧云齐,坐看冰轮出海西。吴苑参差双阙迥,楚天高阔万峰低。灯悬村落昏初见,帆出江烟远欲迷。疑向广寒归路晚,满身风露夜凄凄。
-
《次韵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约同登雨花台三首·其三》拼音版
天女来参彼上人,逆知君动雨花心。故令六出缤纷下,免使荒台更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