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明〕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3)。
滚滚长江由万山中奔来,巍峨的山势和江水一道由西向东。
钟山(1)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2)。
唯独钟山像巨龙由东向西,似与江流相对抗,想要乘着长风破万里巨浪。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长江和钟山争雄各不相让,山川壮美构成险要的地势。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1)。
秦始皇白白地在这里埋了黄金,而金陵龙盘虎踞,至今依然一派郁郁葱葱的雄伟气象。
我怀郁塞(1)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2)。
我心怀郁闷怎么能得以释怀,尽情饮酒后走上雨花台。
坐觉(1)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突然觉得凭吊怀古之思,远远地从荒烟落日中走来。
石头城(1)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金陵城下而怒涛滚滚,即使有无数勇猛的骑兵在,谁人敢渡?
黄旗入洛(1)竟何祥,铁锁横江(2)未为固。
孙皓去洛阳顺应天命究竞是何征兆,在长江险要处设置铁链也不可能坚不可摧。
前三国(1),后六朝(2),草生宫阙何萧萧(3)!
建都金陵的吴国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宫段里野草丛生,一派荒凉景象。
英雄(1)乘时务割据(2),几度战血流寒潮。
多少英雄夺取金陵,割据称雄,多少次酿成流血大战。
我生幸逢圣人(1)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2),
我此生幸运地遇到圣人在南国兴起,战乱刚刚平息,国家正致力于休养生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1),不用长江限南北。
从此全国得到统一,长江也不用再来阻隔祖国的南北。
小提示: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是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是一支祖国统一的赞歌,作者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长江滚滚东去,不禁触景生情,吊古思今,写下此诗表达了对国家一统、天下太平的向往。前八句描写了从台上眺望时所见景色,次四句承上叙述自己的怀古之情,接着八句是说从三国到六朝以这个地方为舞台发生了多次战乱,最后四句赞颂了朱元璋的新王朝并以祈愿和平作结。全诗笔力雄健,音韵铿锵,舒卷自如,气势纵横。
- 作品出处高太史大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369年
创作背景
《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此诗作于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明代开国未久之际。作者生当元末明初,饱尝战乱之苦。当时诗人正应征参加《元史》的修撰,怀抱理想,要为国家作一番事业。当他登上金陵雨花台,眺望荒烟落日笼罩下的长江之际,随着江水波涛的起伏,思潮起伏,有感而作。
相关诗词
-
次韵徽州胡推官旅中遇雪且约同登雨花台三首·其一
岁晚相逢古帝乡,长松百尺傲冰霜。青鞋踏遍江南岸,更赋名花似漫郎。
-
登雨花台
...杳杳天阙山,东望大江去不还。金陵故宫自何处,石头钟阜如长干。兹冈锁钥城南关,遥撑半壁成重磐。采石军声撼建业,古今争夺此弹丸。梁武讲经于此间,天花法雨散华鬘。青丝白马来侯景,朱雀乌鸢出大圜。此台旧事不堪忆,高座寺边馀暮色。吊古何须感废兴,即今且复埋荆棘。梅岭已荒...
-
雨花台
盘互长干有绝陉,并包佳丽入江亭。新霜浦溆绵绵净,薄晚林峦往往青。南上欲穷牛渚怪,北寻难忘草堂灵。箯舆却走垂杨陌,已戴寒云一两星。
-
杜陵绝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忽飞翻。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投鞭可填江,一扫不足论。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白鹭映春洲,青龙见...
-
金陵凤凰台置酒
置酒延落景,金陵凤凰台。长波写万古,心与云俱开。借问往昔时,凤凰为谁来。凤凰去已久,正当今日回。明君越羲轩,天老坐三台。豪士无所用,弹弦醉金罍。东风吹山花,安可不尽杯?六帝没幽草,深宫冥绿苔。置酒勿复道,歌钟但相催。
-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
雨花台独步
燕蓟走江浙,洋洋夸此台。
-
望大江
春草茫茫阔,春江渺渺流。
-
武陵潮音阁怀元明
高阁凭虚台十寻,捲帘疏雨动微吟。江天云鸟自来去,楚泽风烟无古今。山色渐疑衡岳近,花源欲问武陵深。新春尚沮东归楫,落日谁堪话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