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高青丘集·凫藻集·卷一》。作于元顺帝至正二十二年(公元1362年)九月,时作者二十七岁。天平山在江苏苏州市西吴县境内,离苏州十四公里,自唐宋以来,就逐渐成为风景游览区。《姑苏志》说:“天平山在支硎南五里,视诸山最为崷崒。其林木亦秀润,山多奇石,诡异万状。”因山顶正平,故称天平。该文以细致的笔触,描写了游览天平山的经过,以及游览中的感慨。它熔写景、记人、抒慨于一炉,文字生动逼真,让读者历历如见。
- 创作年代元末明初
相关诗词
-
《与道按田至湖山有诗凡九章次其韵·游天平山》拼音版
行尽郊原指掌平,乱峰争耸髻鬟青。山家不识高轩过,惊走儿童户半扃。
-
《至顺四年四月九日同王叔能柳道传胡古愚游天平山次古愚韵》拼音版
松门一径度萧森,门外澄渊得重临。翠木斩新随地长,白云依旧在山深。泉分茗碗来岩隙,香起熏炉出殿阴。篆墨题名志崖石,忘形容我亚冠簪。
-
《至顺四年四月九日同王叔能柳道传钱翼之胡古愚游天平山次古愚韵》拼音版
苍壁屯云戟卫森,白云入户衮衣临。千章乔木祇如故,一尺流泉不在深。剩有桑麻居杜曲,岂无觞咏集山阴。登高却省曾游处,短发搔馀不耐簪。
-
《同顾史计陈莫诸子游天平山冒雨走至范氏山庄》拼音版
吴苑风光旧胜游,兹游况复集名流。芒鞋未厌冲坭滑,山色翻怜入雨幽。叠嶂芙蓉烟漠漠,长湖鸥鹭晚悠悠。篮舆欲倦还呼酒,归咏沧浪上小舟。
-
《闻前都水王荀龙郎中将率二三知旧游天平山寺》拼音版
天平高绝是家山,雨治安阳欲到难。此日名郎真好事,直携嘉客远同观。峰擎寺脚重霄近,雹起潭心六月寒。遥想醉吟昆阆里,乱飞珠玉出毫端。
-
《三月十七日丁衡甫于晦若余寿平许鲁山同游天平山范文正祠》拼音版
五年在梦中,未得山入眼。今朝忽惊觉,对此高?嵼。数峰石戴土,翠色耀近远。长松约万株,重叠倚云阪。希文留祠宇,门外春水满。石桥缘曲折,小阁昔止辇。老树俨侍臣,离立根抱藓。盂泉声掩抑,踟蹰红将陨。徘徊各无语,望古空一泫。九原谁与归,高义仰天篆。
-
《次韵宁熙中上人姑苏纪游十首·其六·游天平》拼音版
树木沈沈翠作堆,瘦筇缓步首频回。天平山水真佳矣,文正祠堂亦壮哉。碧落高寒超下界,白云清煖隔浮埃。长怀往事成悽断,为读残碑剔藓苔。
-
《陪郑明德倪元镇游天平山四首·其二》拼音版
高台千尺对层峦,只许吴王醉里看。山色不随勾践去,游人还得倚阑干。
-
《游天台山赋》拼音版
...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则有方丈、蓬莱,登陆则有四明、天台。皆玄圣之所游化,灵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美,穷山海之瑰富,尽人情之壮丽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阙载于常典者,岂不以所立冥奥,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或匿峰于千岭;始经魑魅之...
-
《游武夷山记》拼音版
...曲而至文公书院。六曲而至晒布崖,崖状斩绝,如用倚天剑截石为城,壁立戌削,势逸不可止。窃笑人逞势,天必夭阏之,惟山则纵其横行直刺,凌逼莽苍,而天不怒,何耶?七曲而至天游,山愈高,径愈仄,竹树愈密。一楼凭空起,众山在下,如张周官《王会图》,八荒蹲伏;又如禹铸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