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是宋末词人王沂孙的词作。这是一首唱和词,是答和友人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的。周密的原词为思乡怀归之作,词中流露了在外游子倦游之感。王沂孙此词,从周密原词意境出发,表达了对友人羁旅无归的同情和思念,在怀友伤时的离愁中融入亡国流离的沉痛。由于此时作者抛离故乡,飘流在外,故此词情真意切,深婉沉郁,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 作品出处碧山乐府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高阳台
- 创作年代宋末元初
创作背景
周草窗即周密,和王沂孙是经常词赋相和的朋友。他们常常在越地游山玩水。互相赋和。周密曾作有《三姝媚》送王沂孙,王沂孙也赋词相和。后周密作有《高阳台》给很多词友,王沂孙也作了《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这首词对答。
相关诗词
-
《文明萧黄门谪贵州有诗寄京中诸友因次韵以复》拼音版
地比长沙知更僻,万山深处昼长昏。怜君远道传诗句,愧我临岐失赠言。夷险不妨身总健,乾坤无负道犹存。官閒尚有囊中粟,感激宁同一饭恩。
-
《高阳台·和钱子彰见赠韵》拼音版
即席词成,才锋惊眼,吟边鹭足应翘。吴越王孙,弯弓便退江潮。英雄一样多情甚,许鲰生、分道扬镳。指云霄。西抹东涂,笑看儿曹。登楼难醒春婆梦,只频年压线,度遍纤腰。...
-
《高阳台·和秋日泛舟湖上用玉田春感韵》拼音版
绿柳梳风,红莲坠粉,泛秋同上游船。曾几何时,西风暗换流年。销金多少繁华梦,倚斜阳、脉脉偷怜。感苍茫、菱叶萍花,摇荡湖烟。南朝宫殿无寻处,但愁凝松柏,梦阻山川。燕燕莺莺,而今知在谁边。笙歌枨触天涯恨,对金樽、赢得无眠。更禁它、冷雨冬青,啼苦春鹃。
-
《太常引·寄乡中诸友》拼音版
一书除得海边头。怅无地、著羁愁。何处望吾州。漫斜日、高城倚楼。东湖湖上,锦云十里,政好藕花秋。日日醉扁舟。也曾念、山东旧游。
-
《纪行寄乡中诸友》拼音版
...箫夜夜闻。乍思蓟北门,已涉渔阳外。不见万里城,但见万里塞。发鞍松亭口,饮马宽河阴。寒云薄日色,曙雾结归心。惠州又白霫,意倦思少息。登高望海山,远树霞光赤。时时携小校,孤嶂读残碑。行处翻如梦,回来却自疑。所怀故乡人,缥缈越天末。相见同我怀,分明照秋...
-
《寄吴中诸友六首·其五·赵明仲》拼音版
共话巴山雨,曾题华步秋。儒官虽寂寞,公子是风流。即拟同吴咏,焉知效楚囚。江南新作赋,寄尔恐添愁。
-
《高阳台·代杨若衡寄外》拼音版
别已销魂词还寄,怨东风、待拂鸾笺。枝上啼莺,惊人好梦初圆。王孙不恨归期误,恨天涯、芳草年年。更何堪、明月楼头,万里胡天。飞鸿休管关山远,写相思二字,已到唫边。翠妒红颦,故园芳讯依然。知君冰雪周旋惯,恁归鞭、不在春先。早安排、指点银妆,重整金钿。
-
《中秋赏月寄京中诸友·其一》拼音版
别却清光已隔年,又逢秋半赏婵娟。沧溟水阔来偏缓,边徼楼高得最先。万里总誇今夕好,一轮应比昨宵圆。京华此景知何限,欲驾飞鸾会众仙。
-
《朝回书寄乡中诸友》拼音版
千官待漏九门西,日日相随听晓鸡。赐对亲承天上语,献诗曾用御前题。词臣直夜分莲炬,宠诏褒经湿紫泥。寄与儒林诸待聘,文星今与泰阶齐。
-
《寄吴中诸友六首·其二·萧子中》拼音版
并马春风陌,高歌夜雨床。遨游前梦失,漂泊此身忙。绿酒西湖色,冰肌六月凉。难招髯似戟,来对玉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