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行经庐山东林寺》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语言清新俊爽,意境恬淡高远,表现了杜牧对国事的忧虑,对仕途的厌倦和追慕范蠡功成身退的情怀。
- 作品出处樊川文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先]韵
创作背景
杜牧的有生之年,不足半百,却被无端地搅和在长达40年之久的牛李党争之中。杜牧进士及第后,京官半年转至幕府。向来以经国之才自负的杜牧,却“促束于薄书宴游间”,于是放纵情欲,风流不羁,韵事传之不绝。他自己的诗:“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应该是这段生活的最好自状。这首《行经庐山东林寺》应该就是写在他自长安赴扬州的途中,从文学的角度来看,这首诗无甚奇特之处,但却真实地描摹出一个自负、落魄文人的内心世界。
相关诗词
-
《寄题庐山二林寺》拼音版
庐岳东南秀,香花惠远踪。名齐松岭峻,气比沃州浓。积岫连何处,幽崖越几重。双流湓隐隐,九派棹憧憧。山限东西寺,林交旦暮钟。半天倾瀑溜,数郡见炉峰。岩并金绳道,潭分玉像容。江微匡俗路,日杲晋朝松。棕径新苞拆,梅篱故叶壅。岚光生叠砌,霞...
-
《东林寺》拼音版
客行乘夏日,霖雨带秋阴。云接虎溪暗,山藏莲社深。远公已寂寞,陶令此登临。胜迹真谁记,空林猿暮吟。
-
《游东林寺度虎溪桥竟诸峰登览止宿远公房》拼音版
飞甍敞云际,朝攀郁玲珑。瀑泉喷石濑,惊飙回远空。岚光隐双树,霁色澄千峰。湛湛竹响露,凄凄松外风。白莲寻旧社,紫阁听鸣钟。入谷窥鹤室,穿林步虎踪。玄览八极隘,达观万化从。神披愿自协,虑澹道弥通。倦返缘归术,日落群山空。小憩璇房下,焚香怀远公。
-
《别东林寺僧》拼音版
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
《送景玄师东归》拼音版
东林寺里一沙弥,心爱当时才子诗。山下偶随流水出,秋来却赴白云期。滩头蹑屐挑沙菜,路上停舟读古碑。想到旧房抛锡杖,小松应有过檐枝。
-
《寄怀东林寺匡白监寺》拼音版
南岳别来无约后,东林归住有前缘。
-
《毁浮图年逢东林寺旧》拼音版
可惜东林寺,空门失所依。翻经谢灵运,画壁陆探微。隙地泉声在,荒途马迹稀。殷勤话僧辈,未敢保儒衣。
-
《宿东林寺题愿公院》拼音版
古寺沈沈僧未眠,支颐将客说闲缘。一溪月色非尘世,满洞松声似雨天。檐底水涵抄律烛,窗间风引煮茶烟。无由住得吟相伴,心系青云十五年。
-
《东林寺》拼音版
欲去不忍去,徘徊吟绕廊。水光秋澹荡,僧好语寻常。碑古苔文叠,山晴钟韵长。翻思南岳上,欠此白莲香。
-
《游庐山开先寺》拼音版
清晨入谷到斜曛,遍历青霞蹑紫云。阊阖远从双剑辟,银河真自九天分。驱驰此日原非暇,梦想当年亦自勤。断拟罢官来驻此,不教林鹤更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