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
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告诉读者居上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 作品出处战国策
- 文学体裁记叙文
- 创作年代战国
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使诸侯采纳,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
相关诗词
-
齐王孙仲望邀游清凉寺因成一律兼简陆生
淮桂偏招隐,齐门不爱竽。
-
次贺志同侍御感怀韵时志同巡按福建闻京师大水抗疏请建储裁内侍时多忌之
...振羽仪。至诚能动物,直道不随时。日远容光射,天高化轴移。从来忠烈士,铁石托盟期。皂囊全气节,白简肃容仪。闽海澄清日,虞廷纳谏时。霜飞妖祲息。风捲宿云移。世路真多险,明良自有期。
-
疏奏各省镇守宦官幸纳天听诏下裁革举朝欣跃臣窃得酬夙愿因作以谢
玉诏传宣下紫宸,清朝宁肯借丛神。迸奸睿虑怜苍赤,纳谏优容念薄臣。幸际明时宽合网,敢因愚戆作批鳞。阴霾扫尽阳和布,四海欢呼祝圣人。
-
齐桓晋文之事
...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盍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
-
右揆邹公由齐入闽齐人有华泉子者与公友抱病不获出饯作诗以遗之三首·其三
华辀耀朱旆,宛转凌春山。朝辞邹鲁乡,暮过梁宋间。美哉南邦化,梦寐开心颜。丈夫四方志,车马胡暂閒。绻绻东人怀,何时复来还。
-
齐·王亮
后见梁王未免哀,奈何无计拯倾颓。若教彼相颠扶得,争遣明公到此来。
-
与高司谏书
...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
-
乐毅报燕王书
...父兄,而使臣为亚卿。臣自以为奉令承教,可以幸无罪矣,故受命而不辞。“先王命之曰:‘我有积怨深怒于齐,不量轻弱,而欲以齐为事。’臣对曰:‘夫齐,霸国之余教而骤胜之遗事也,闲于甲兵,习于战攻。王若欲伐之,则必举天下而图之。举天下而图之,莫径于结赵矣。且又淮北、宋...
-
寿王诗三十二韵
...分符宜受命,属籍早题名。胙土三韩广,宸章九爵荣。神威清北塞,王气接南京。天启雄藩地,云屯细柳营。坐朝端黼黻,为国秉钧衡。纳谏开言路,推心悦众情。和风施化雨,善政蔼仁声。德胜丘山重,恩覃草木轻。华并夷一统,河与海双清。黉序兴弦诵,田园遂凿耕。陇云...
-
齐王孙园饯郭相奎曹长出守潮州
急管娇歌醉月明,寒宵犹共秣陵城。文扶八代潮州去,诗擅诸曹水部名。南问舟航津树合,东看楼橹海烟平。不知几日王程路,何限儿童竹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