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魏晋〕
闲居(6)三十载(7),遂与尘事(8)冥(9)。
在家闲居近三十年,因与世俗互不相通。
诗书敦(1)宿好(2),林园(3)无世情(4)。
诗书加深平素爱好,园林没有世俗之情。
如何(1)舍此(2)去,遥遥至南荆(3)!
如今为何舍此而去,路途遥远去那南荆!
叩(1)枻(2)新秋(3)月,临流(4)别友生(5)。
叩舷面对新秋孤月,告别友朋漂荡江中。
凉风起将夕(1),夜景湛(2)虚明(3)。
临近傍晚凉风微起,夜中景象澄澈空明。
昭昭(1)天宇阔,皛皛(2)川上(3)平。
天宇空阔明亮如昼,皎洁江面一片宁静。
怀役(1)不遑(2)寐,中宵(3)尚(4)孤征(5)。
身负行役无暇安睡,夜半尚且独自远行。
商歌非吾事(1),依依(2)在耦耕(3)。
追求官禄非我所好,我心依恋田园躬耕。
投冠(1)旋(2)旧墟(3),不为好爵(4)萦(5)。
弃官返回家乡旧居,不能被那官禄系情。
养真(1)衡茅(2)下,庶(3)以善自名。
安居茅舍养性修真,愿能保我善良名声。
小提示: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是晋宋之际文学家陶渊明的诗作。此诗可分三段,主要表现对田园自由生活的依恋,和对世俗官场的厌倦。开头六句为第一段,诗人借追念平生,写出自己的生活、情性;中间八句为第二段,写旅途夜行,也写内心所感;最后六句为第三段,写自己对未来人生道路的抉择,决心返归。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真切、生动地写出了江上夜行途中的所见、所遇,衬托着诗人澄清静穆之心境。
- 作品别称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
- 作品出处陶渊明集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东晋
创作背景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这首诗作于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隆安四年(400年)春,桓玄克荆州、雍州后,督八州即八郡军事,领荆州、江州刺史。当时陶渊明在桓玄幕府里供职。隆安五年七月,他回乡探亲假满,再次返回江陵(今湖北荆州)的官府。路经涂口时,写下这首诗。
相关诗词
-
鹊桥仙·大德辛丑岁八月初四日寿平章相公夫人
金波秋静,桂兰香重。瑞应熊罴佳梦。锦绷擎出玉麟儿,道释氏、老君亲送。寿筵增庆,朝鞍归控。恰及瑶觞拜捧。平津起舞棣华歌,好一醉、玻璃春瓮。
-
七月旦立秋风雨夜寒
练裯不解暖,已索絮衾眠。老疾日渐退,馀生天所怜。蝎行窗纸响,蛾扑烛花偏。喜见沽头报,江南有到船。
-
辛丑岁军乱后李元常赋诗伤感予次其韵
乱后依然旧城郭,青山不老秋云薄。人民皆非可奈何,岁月无情随逝波。短世功名何暇论,相逢存殁惊相问。夜寒儿女泣牛衣,紫凤天吴颠倒披。访旧惊心生百感,两脚如麻春不暖。只多幽滞哭...
-
辛丑岁暮三首·其二
腊尽无多日,吾生有几年。老于人事懒,贫觉世情偏。独枕江湖梦,闭门风雪天。三杯动诗兴,得句落梅边。
-
辛丑岁暮三首·其一
日月易流转,一年仍一年。身从忧患老,事逐岁时迁。白首未闻道,清贫不愧天。寒林松柏瘦,花柳又春妍。
-
七月十一日雨后夜坐户外观月
浴罢淡无事,岸帻临前轩。雷雨始退散,云月相吐吞。风蝉断还续,枝间终夕喧。露萤阖复开,熠熠缀草根。残暑会当去,孰敢厌炮燔。四时莽相代,所叹岁月奔。欢悰挽不留,白发生无根。儿女日夜长,子且复有孙。涧松偶未薪,野鹤犹孤鶱。华表幸来归,馀事何足言。
-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登高回首坡垄隔,但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裘薄,独骑瘦马踏残月。路人行歌居人乐,童仆怪我苦悽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
顷乾道辛卯岁三月望夜与周子充内翰泛舟石湖松江之间夜艾归宿农圃距今淳熙己亥九年矣余先得归田复以是夕泛湖有怀昔游赋诗纪事
...去,棹入湿银天镜中。鹤鸣唤归斗未没,却步扶疏花底月。不知行到碧桃边,但见天风吹积雪。月圆月缺今几回,依旧满湖金碧堆。仙人还上玉堂宿,合有片时清梦来。一笑流光飞电抹,嫦娥相对两愁绝。桂枝应亦老无花,蟾兔不须疑鹤发。
-
梧州江上夜行
云去云来几点星,城头画鼓转三更。草深萤聚浑成磷,月暗鹤飞惟有声。何处夜航鸣橹过,沧江如镜烟半破。忽然长啸惊沙鸥,飞入前山不留个。
-
江上夜行
冰壶潋滟接天浮,月色云光寸寸秋。不用乘槎厉东海,一江星汉拥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