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雪月之观
〔明〕
丁未之岁,冬暖无雪。戊申正月之三日始作,五日始霁。风寒冱而不消,至十日犹故在也。
是夜月出,月与雪争烂,坐纸窗下,觉明彻异尝。遂添衣起,登溪西小楼。楼临水,下皆虚澄,又四囿于雪,若涂银,若泼汞,腾光照人,骨肉相莹。月映清波间,树影滉弄,又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寒浃肌肤,清人肺腑。
因凭栏楯上。仰而茫然,俯而恍然;呀而莫禁,眄而莫收;神与物融,人观两奇,盖天将致我于太素之乡,殆不可以笔画追状,文字敷说,以传信于不能从者。顾所得不亦多矣!
尚思天下名山川宜大乎此也,其雪与月当有神矣。我思挟之以飞遨八表,而返其怀。汗漫虽未易平,然老气衰飒,有不胜其冷者。乃浩歌下楼,夜已过二鼓矣。仍归窗间,兀坐若失。念平生此景亦不屡遇,而健忘日,寻改数日,则又荒荒不知其所云,因笔之。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记雪月之观》是明代文人沈周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散文以画家对于色彩、光影、物体形态等所特有的敏感,捕捉住了月下雪景的种种特征,将其出色地表现出来。又将月映清波间晃动的树影比喻成“若镜中见疏发,离离然可爱”,使人感受到了画家观察表现事物之活泼精细。其次,作者在雪月奇观的描写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体悟,寄寓着深沉的哲理。
- 作品出处沈石田先生诗文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沈周一生绝意仕进,隐遁吴门,风神萧散,据云望之如神仙中人。《记雪月之观》这篇散文作于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时作者已六十二岁,他以画家的慧眼,诗人的灵性,生动地描绘了雪月交辉的美景。
相关诗词
-
豁然堂记
...西有堂,当湖山环会处。语其似,大约缭青萦白,髻峙带澄。而近俯雉堞,远问村落。其间林莽田隰之布错,人禽宫室之亏蔽,稻黍菱蒲莲芡之产,畊渔犁楫之具,纷披于坻洼;烟云雪月之变,倏忽于昏旦。数十百里间,巨丽纤华,无不毕集人衿带上。或至游舫冶尊,歌笑互答,若当时龟...
-
徐原父画梅歌
...右。世人唤作梅花徐,剩有香名吹不朽。何水部,杜拾遗,老夫赖尔相提携。寻花索笑往何所,梦中着屐行春泥。岂不闻凌风之台,郤月之观,岁莫之伤,春愁之乱。二老乃是诗中豪,其馀作者李与桃。桃红李白徒烂熳,风韵岂似红梅高。林逋处士请回驾,暗香疏影非真画。画本无声诗...
-
雪月夜观水精棋戏作
雪月光中夜未阑,楸枰乱落水精寒。情贪白战停杯久,眼入空明下子难。长怪官曹无暇日,偶从愁里得奇观。撚须呵手非吾事,聊复灯前凭几看。
-
盐角儿·亳社观梅
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
-
金陵雪月仲春夜坐邀我不寐也冰几韵之·其四
常言春候悦,及此凛生威。碧汉收空肃,疏星拱极微。月能怀己洁,雪亦感知希。声臭两俱寂,精华五夜飞。
-
次徐漕韵贺留守刘观文祷雪感应
雪霜之忍有至慈,一片到地五谷滋。所以腊中重三白,史讥失时书直辞。我公卧护北门北,百姓爱公如爱日。及冬祷雪乃爱民,若有鬼神宜率职...
-
次韵留守刘观文鹿鸣之什
一时天府姓名登,三载文翁礼俗型。已著衮衣亲劝驾,更施燕席共谈经。杏园路逐三春暖,星汉槎通八月灵。圣策若询黄发老,为言轻重系朝廷。
-
八月上弦夕
轻风熨贴晚云开,为放中秋半月来。待得月圆多值雨,不如今夕共樽罍。
-
九月十一日天禧寺访卢月桐观画壁回口占二绝句以寄·其二
月桐不似虎头痴,颇学王维爱作诗。烦君满壁沧洲画,画我萍居听雨诗。
-
九月十一日天禧寺访卢月桐观画壁回口占二绝句以寄·其一
秋路沙晴不起风,长干寺里访卢鸿。瓦棺已失维摩样,画壁他年看月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