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阳关曲·中秋月》一般指《阳关曲·中秋作》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
- 作品别称阳关曲·中秋月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阳关曲
- 创作年代1076年
创作背景
就在创作名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之后不久,苏轼兄弟便得到了团聚的机会。熙宁九年(1076)冬苏轼得到移知河中府的命令,离密州南下。次年春,苏辙自京师往迎,兄弟同赴京师。抵陈桥驿,苏轼奉命改知徐州。四月,苏辙又随兄来徐州任所,住到中秋以后方离去。七年来,兄弟第一次同赏月华,而不再是“千里共蝉娟”。苏辙有《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记其事,苏轼则写下这首小词,题为“中秋作”。
相关诗词
-
二年陵阳不见中秋月
陵阳乱山中,阴雺日夕发。晴光尚希见,况复求夜月。二年逢中秋,曾不识皎洁。烟云尔何事,常此作蓬勃。才令薄中明,已遣浓处没。群邪利幽暗,左右觉窸窣。清光若蒙蔽,谁为我磨拂。庭下倚高株,露华沾鬓发。
-
阐阳驿观中秋月
却扫阴云藉晚风,十分圆月挂天东。中秋此夜光华盛,万国钧情喜玩同。何处楼台恨偏照,几家樽俎对寒空。自怜独宿荒山驿,浩兴长歌未易穷。
-
玉梁道中杂咏·其五
晓霜媒薄寒,岩壑失故绿。轻飙振槁叶,唱彻阳关曲。秋光何足怜,嗟此岁事促。愁吟思无聊,日没西山麓。
-
八月十四夜建中二三友过我清话因共把盏赏月从容谈笑不觉云容朦胧桂影淡泊端知是夕聚首骚池再谐佳会遂成四韵
冰轮初讶一分亏,结客传觞笑语迟。云汉无端藏兔影,金波恨不蘸蟾枝。佐樽痛忆飞琼侣,染翰栽成感鬼诗。料得中秋月应朗,习池端约捧琼卮。
-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
中秋月·中秋月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偏皎洁,知他多少,阴晴圆缺。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
子夜四时歌之秋歌十八首
...,灭烛解罗裳。合笑帷幌里,举体兰蕙香。适忆三阳初,今已九秋暮。追逐泰始乐,不觉华年度。飘飘初秋夕,明月耀秋辉。握腕同游戏,庭含媚素归。秋夜凉风起,天高星月明。兰房竞妆饰,绮帐待双情。凉秋开窗寝,斜月垂光照。中宵无人语,罗幌有双笑。金风扇素节,玉露凝成霜。登高去...
-
中秋月
碧落桂含姿,清秋是素期。一年逢好夜,万里见明时。绝域行应久,高城下更迟。人间系情事,何处不相思。
-
中秋月
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列野星辰正,当空鬼魅愁。泉澄寒魄莹,露滴冷光浮。未折青青桂,吟看不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