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此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歌行体古诗。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写面对狂风破屋的焦虑;第二段写面对群童抱茅的无奈;第三段写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写期盼广厦,将苦难加以升华。前三段是写实式的叙事,诉述自家之苦,情绪含蓄压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华,直抒忧民之情,情绪激越轩昂。前三段的层层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此抑扬曲折的情绪变换,完美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761年
创作背景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亲告友,在成都浣花溪边盖起了一座茅屋,总算有了一个栖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当时安史之乱尚未平息,诗人感慨万千,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诗篇。
相关诗词
-
杜子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图
雨捲风掀地欲沈,浣花溪路似难寻。数间茅屋苦饶舌,说杀少陵忧国心。
-
风摧庭菊殆尽用少陵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韵
东窗日白林鸦号,居士偃卧三间茅。有如瘦马嘶寒郊,忽惊撼屋风萧梢。波涛万顷翻檐坳,南箕簸扬不遗力。荒园草木遭戕贼,起视槐柳余空株。竹枝摧折救不得,就中芳菊可痛惜。篱边狼籍无颜色,黄花惨淡叶深黑。直疑风伯心似铁,粗豪不惜风景裂。秋深暂知阴用事,姑缓数日亦佳绝...
-
茅屋为秋风所破有作
西风昨夜起狂颠,捲我茆斋屋顶穿。红日迸光来枕上,白云拖影到床前。破铛煮茗煎明月,古砚濡毫蘸碧天。一夜寒窗浑不寐,寸心直至斗牛边。
-
茅齐为秋水所溺歌
...今来木客争相吊,凿兹奇山忌以积。冰夷禺魖一时来,移大海水湛以鼻。茅将书力与之敌,茅勇书愤相屃赑。帝怒命以天吴助,曰磔不祥投之畀。我书既馁茅既败,首行于礐肢则离。嗟帝曷不戮民贼,忍使书骨为骼骴。吾欲作书问天帝,何不械仓颉之兄弟而絷皇牺兮,勿制书契与文...
-
秋兴
秋云满茅屋,秋风响枫林。杖藜步幽径,落叶数寸深。悠然拾叶归,写我闲中吟。坐客兴亦闲,弹入青瑶琴。曲终各无语,山水遗清音。
-
庭前残卉为秋风所卷唯寒蛩疏竹而已反觉清耳豁目
荒秽驱风力,三秋贮月明。未归湖海棹,聊寄薜萝情。翠竹独居色,寒蛩夜坐声。寂喧随万感,心与境俱清。
-
画双松歌
画鳞难画龙,画树难画松。龙乃神物善变化,几人曾见破壁来虚空?松之视龙势不异,离奇蟠曲难形容。谁摹此图真妙手,双松矫矫如双龙。爪破白日拿云雨,咫尺庭阴青万重。祖枝孙干相追逐,生怕茅屋摇秋风。朅来移挂傍几榻,猛然惊醒午梦浓。绕阶而走心胆落,满庭云气生窗栊。日...
-
毛教谕见过自云荐贤多矣然为国而非为私也余深美之赋此为赠
几人名在荐贤中,黼黻斯文大有功。玉遇卞和应价长,马逢伯乐始群空。门前桃李多时满,天下车书此日同。顾我无才兼母病,不辞茅屋听秋风。
-
思道屋为暑雨所破为作破屋歌
...漏下湿宁安宿。方子新颓笼鹤亭,郑生亦失穷猿木。郎官俸薄食指繁,原宪终辞九百斛。伏金未伏火未流,虞书历象今难读。安居美食古所贱,陋巷箪瓢分须足。洛阳杜鹃湿不归,愿得羲和宅旸谷。
-
秋屋
拮据营竹木,结构在西郊。楝岂辛夷架,门从薜荔交。莎鸡今在宇,江燕已离巢。一似少陵屋,秋风莫破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