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二首·送瘟神
〔近代〕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两首七言律诗。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其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并且诗句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 作品别称送瘟神二首
- 作品出处毛主席诗词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958年6月30日
创作背景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刊载了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社论。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这两首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58年10月号和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同日第八版发表毛泽东这两首诗手稿。发表时,题为《送瘟神二首》。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改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相关诗词
-
呈左爵相七律二首·其二
感恩知己更何人,六十余年戴德身。千水见河山见华,维崧生甫岳生申。从来诗律推元老,自古边防借重臣。遥想玉门关外路,万家杨柳一时新。
-
送达观禅师归隐静寺古律二首·其一
初逢洛阳陌,再见南徐州。所历几何时,倏去二十秋。今复振霜屦,还山远莫留。我咏阮公诗,物靡必沈浮。谁云西海鱼,夜飞东海头。世人嗟识昧,岂是滞林丘。
-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其一】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其二】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
七夕二首·其二
织女牵牛送夕阳,临看不觉鹊桥长。最伤今夜离愁曲,遥对天涯愈断肠。
-
次韵德升七夕二首·其二
霓旌鸾扇去央央,云路轻车驾七香。灵会此宵才瞬息,经年何苦夜偏长。
-
上下七盘二首·其一
斗回山路掩皇州,二载欢娱一望休。从此万重青嶂合,无因更得重回头。
-
上下七盘二首·其二
商山半月雨漫漫,偶值新晴下七盘。山似换来天似洗,可怜风日到长安。
-
和袁起岩郎中投赠七字二首·其二
道场山下弄山泉,餐菊纫兰万物先。送眼飞鸿高四海,补天健笔震三川。池塘碧草回春梦,衣钵黄梅肯夜传。雨不饶人有新句,怨渠未许见全篇。
-
代书寄张次律二首 其一
道入袁州首问君,却言守舍有宗文。不知木落风高际,何处登临对夕曛。
-
次李泰发韵二首送仲辅提刑弟还浙东·其一
朝路纷纷厌送迎,乞归恩予绣衣荣。稍知物外烟霞好,便觉尘中富贵轻。飞舄已能同叶令,叱羊何必效初平。坐忘我欲师前躅,为过天台访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