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七律二首·送瘟神》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两首七言律诗。第一首诗通过对广大农村萧条凄凉情景的描写,反映了旧社会血吸虫病的猖狂肆虐和疫区广大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第二首诗写新社会广大劳动人民征服大自然,治山理水,同时大举填壕平沟,消灭钉螺的动人情景。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其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并且诗句意象鲜明,含蕴深厚,耐人寻味。
- 作品别称送瘟神二首
- 作品出处毛主席诗词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1958年6月30日
创作背景
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血吸虫病,在中国流行了2000多年。中共中央非常重视血吸虫病的防治工作,1953年前后就派出100多名医务人员进驻重疫区余江除灭血吸虫病,治好千余人。1956年2月27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强调“全党动员,全民动员,消灭血吸虫病”,并且把消灭血吸虫病写进了《农业发展纲要40条》。同年,中共中央成立了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派出大批医疗队到疫区进行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工作取得明显的效果,疫区余江县人们提出了“半年准备,一年战斗,半年扫尾”的口号,发挥冲天干劲,与瘟神作战。并大力兴修水利,填平沟壑,根绝血吸虫的滋生地,仅用了两年时间,就根绝了血吸虫病。
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用头版头条报道了这个消息,刊载了题为“第一面红旗——记江西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经过”的社论。毛泽东读后十分欣慰,彻夜未眠,第二天早晨便写了这两首诗,并在诗题下用一段优美的文字描述了作诗时的喜悦心情。这两首诗最早发表于《诗刊》1958年10月号和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第一版,同日第八版发表毛泽东这两首诗手稿。发表时,题为《送瘟神二首》。收入1963年版《毛主席诗词》时,改作《七律二首·送瘟神》。
相关诗词
-
《次韵解颐叟九日登楼唐律二首·其二》拼音版
规模器业足资身,合是兰宫第一人。风月难兄居半刺,文章经国肯全贫。身丁近免家家喜,首述长谣句句新。预卜他时康济事,定应不负白纶巾。
-
《赋得石钟二首送宋显夫佥事之山南·其一》拼音版
云垂苍崖深,月出湖水动。旅思方眇然,噜吰发空洞。悠悠湘灵感,殷殷钧天梦。人在九江船,馀音远相送。
-
《古意二首送朱鹤皋·其二》拼音版
蓬首寒机女,枉顾生光辉。一登君子堂,松萝相因依。茂陵喜新聘,中路忽有违。愿垂堂上镜,照妾心中微。生死要有托,悠悠空是非。出门念远道,岁晏将安归。膏沐更谁容,为君叠罗衣。
-
《旧历元旦书怀七律二首之ㄧ》拼音版
乡社归来负夙期,客中又见岁星移。隔江隋柳空春色,旧国尧蓂失夏时。犹守陈咸汉家历,还编陶令义熙诗。占年自有衡门雪,皂帽新添鬓上丝。
-
《和用韫七夕二首·其五》拼音版
斗转天街夜渐深,从他男女自穿针。拙人懒乞人间巧,且向良宵醉二参。
-
《八月十四日上车还江阴途中作又七绝二首·其二》拼音版
川途径复送归艭,野色凄迷半掩窗。水草化泥红蓼瘦,飞来寒蝶不成双。
-
《闻味云家兄简任长芦运使寄呈七律二首·其二》拼音版
诗礼趋庭早有成,左家兄妹并知名。羡君云路高千丈,愧我蓬门了一生。触绪更深风水恨,关心犹感友于情。他年画锦归来日,雅集埙篪载酒迎。
-
《闻味云家兄简任长芦运使寄呈七律二首·其一》拼音版
荆树分枝已十年,欣闻旌节又高骞。家声自古推清白,治行当年重蓟燕。名宦勋华能继武,中朝物望久称贤。芦纲端赖长才理,两世循良万口传。
-
《失题七绝二首·其一》拼音版
回首东风泪满巾,旧欢新梦觉无因。醒来正是黄昏雨,车马中原有暗尘。
-
《偈颂七十二首·其六十九》拼音版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钩头识取,莫认定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