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

近代 毛泽东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其一】

博大胆识铁石坚,刀光剑影任翔旋。

龙华喋血不眠夜,犹制小诗赋管弦。

【其二】

鉴湖越台名士乡, 忧忡为国痛断肠。

剑南歌接秋风吟, 一例氤氲入诗囊。

作品简介

《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是毛泽东同志在1961年纪念鲁迅先生诞辰时写的两首七言绝句,后人根据抄件刊印,并加《七绝二首·纪念鲁迅八十寿辰》的标题。全诗凝练沉挚、铿锵有力、情感炙热、寄寓深刻,以恢弘的气度评说了鲁迅先生的人格和诗品,热情赞扬鲁迅先生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势力统治下勇于周旋和不屈不饶的斗争精神,歌颂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和刚烈的血气。

创作背景

1937年,当鲁迅逝世一周年之际,在延安举办了纪念会,毛泽东发表了专门的演说,深入地论述了鲁迅的精神,称赞了鲁迅的政治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强调:“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后来毛泽东多次提到鲁迅。

1961年9月25日,是鲁迅诞辰八十周年纪念日。为了纪念鲁迅,毛泽东热情洋溢地写下这首诗。

  • 赏析

第一首以20世纪30年代文化战线上“围剿”和反“围剿”这一充满刀光血影的尖锐斗争场景为背景,反衬出鲁迅先生坚定的意志和无畏的气概。称颂鲁迅先生在阴森恐怖的环境里,毫无畏惧地以笔作刀枪,与敌人鏖战。

第二首从精神文化渊源上发掘鲁迅先生与他家乡历史上爱国诗人陆游、秋瑾一脉相承的关系,赞颂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使鲁迅精神得以升华。

《七绝二首》第一...

展开全部
毛泽东

毛泽东

无产阶级革命家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著有《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文集》等。

查看更多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