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长安晚秋》是唐代诗人赵嘏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诗人望中的所见,写秋风中夜间长安景象,并寄寓着诗人思乡的深远情怀。
这首诗前四句写诗人秋晓远望之所见与感受。颈联写景,烘托出秋日凄清的气氛。末两句写归思,通过“莼鲈之思”和“南冠楚囚”的典故,抒发自己欲归而不得的苦闷心情。
这首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以秋日典型形象入诗,以拂曙凄清气氛的渲染、高楼笛韵的烘托、思归典故的运用,使得全诗意境深远而和谐,风格峻峭而清新。
- 作品别称长安秋望、长安秋夕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文学韵律押[尤]韵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长安晚秋》这首七言律诗是赵嘏客居长安时期所作。赵嘏曾于唐文宗大和六年(832)举进士不第,寓居长安。诗人独在异乡,见深秋凄凉景象,顿生怀乡思归之情,创作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庚戌下第就沈阳陈监掣洪绪聘出山海关用杜少陵秋兴八首韵·其八》拼音版
奉天城廓自逶迤,荡荡平平远险陂。圣寿八旬调玉烛,欢呼万岁半金枝。怀人日下音书隔,去雁江南节序移。西望长安似乡国,茫茫海立复云垂。
-
《秋夜吟》拼音版
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室有月。九衢生人何劳劳,长安土尽槐根高。
-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拼音版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
《子夜吴歌·秋歌》拼音版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
《长安秋望》拼音版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拼音版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
《戚氏·晚秋天》拼音版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远道迢递,行...
-
《金缕曲·癸酉秋出都述怀有赋》拼音版
...秋声里。催客去,去如水。华年心绪从头理,也何聊、看潮走马,广陵吴市。愿得黄金三百万,交尽美人名士。更结尽、燕邯侠子。来岁长安春事早,劝杏花、断莫相思死。木叶怨,罢论起。
-
《浣溪沙·消息谁传到拒霜》拼音版
消息谁传到拒霜?两行斜雁碧天长。晚秋风景倍凄凉。银蒜押帘人寂寂,玉钗敲竹信茫茫。黄花开也近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