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秋波媚·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词作。上片从角声烽火写起,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高兴;下片从上片的“凭高”和“此兴悠哉”过渡,全面表达了“高兴”的“兴”。全词充满着乐观气氛和胜利在望的情绪,情调昂扬,表达了作者对收复失地的渴望以及强烈的爱国精神。
- 作品别称秋波媚·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 作品出处放翁词
- 文学体裁词
- 词牌名称秋波媚
- 创作年代南宋
创作背景
陆游的一生,怀着抗金救国的壮志,却不得志。四十五岁以前,他长期被执行投降路线的当权派所排挤压抑。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春天,当时陆游四十八岁,他接受四川宣抚使王炎邀请,来到南郑,担任四川宣抚使公署干办公事兼检法官,参加了九个月的从军生活。南郑是当时抗金的前线,王炎是抗金的重要人物,主宾意气十分相投。
长安当时在金国的占领区内,长安城南的南山是秦岭的主峰。陆游在凭高远望长安诸山的时候,收复关中的热情更加奔腾激荡,不可遏止。陆游集中有不少表现这样主题的诗,但多属于离开南郑以后的追忆之作。而这首《秋波媚》词,却是在南郑即目抒感的一篇。
相关诗词
-
《七月廿六日赵国兴招饮山堂有诗和韵》拼音版
满地秋阴日欲残,故人相约过松关。风烟雨后呈姿态,杖屦秋来起废閒。喜有诗情浓似酒,从渠日历积如山。清溪况解知人意,为绕山堂绿一湾。
-
《怀归篇七月十六日作》拼音版
士人坐为仕宦牵,出疆载质可笑人。毕生号呼冒忧患,苦用志业戕天真。十年养气如磨剑,正欲一斩世事缠。玉人雕斲岂受教,服膺孟氏在此言。荷戈戍边非所学,事急无人谬使前。来时斗米值千钱,今日郊原闻...
-
《七月十六夜园中偶成》拼音版
匝月霪霖到夏残,遂成秋涨泛河干。环畿万锸争疏堰,举国连兵甚旱乾。已败渚荷倾潦落,渐疏园柏待霜寒。一年信有来春计,不补当前百可叹。
-
《十二月十三日登凤凰台望淮南雪中诸山兼书道上所见》拼音版
雪花一丈欲飞楼,人住凤凰山上头。相隔淮南数千里,青山断处是滁州。
-
《七月十六日夜邀仁常暨诸子看月语次预衍中秋故末及之》拼音版
雨自今朝霁,月仍昨日圆。邀朋看怪石,味酒想名泉。欢极能忘病,醉来亦类禅。中秋输此赏,荷露正娟娟。
-
《闰七月十六日山中早发》拼音版
宿雨剩微凉,游云弄新旭。客子将出门,阴晴苦为卜。驱车涉前途,今夕投谁宿。雨久愁跻攀,日长畏炎燠。使无尘故萦,在家贫亦足。天意讵得知,畴能遂所欲。俯看山径泥,来往满新躅。
-
《七月十六日离鄂渚》拼音版
一萍泛泛几时休,昨日黄州又鄂州。醉语醒来都不记,小湾才转失南楼。
-
《甲辰六月十六日登天童山访寄禅长老不遇留赠二首·其二》拼音版
人世至今无可说,相逢端合话来生。交空四海公垂老,愁入深山雨易成。料得归来应有泪,不因禅定便无情。华严法界人能到,容我蹉跎听梵声。
-
《晚游后坊山》拼音版
薄暮后坊游,凭诗遣旅愁。云藏孤径暝,雨过万山秋。为客身无恙,登高兴未休。平生耽野趣,舍此更何求。
-
《壬子七月十六日夜月蚀五首·其一》拼音版
青天那得虾蟆窟,白地空忧虮虱臣。坐待煤炱露残魄,十分寒玉涌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