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界山居记
〔明〕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而重涯别坞,幽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足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足以极水之趣。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意惟海外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先生居之。先生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
余未至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往往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望见之。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何可及哉!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宝界山居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开始便高屋建瓴,寥寥几笔,就得心应手地勾画出太湖景色的特点:烟波浩渺,群峰绵亘,重涯别坞,幽谷曲隈;并用天下山与水的不能相称,反衬太湖山水的相得益彰,进而概括出滨湖诸山的共同特点:挟湖为胜。文章后半段,作者以王维未能审时度势,致染“羯胡之膻”,反衬王氏父子明时退隐之智;用王维所居辋川别墅的不足,反衬宝界山居能擅千里湖山之胜。全文巧于用笔,善于衬托。
- 作品出处震川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宝界山居记》写作于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或稍后,归有光时年六十三岁。宝界山居的主人王仲山,即王问,官至广东按察佥事,乞养归。《明史》有传,称他:“筑宝湖上,读书三十年,不履城市,数被荐不起。工诗文书画,清修雅尚,士大夫皆慕之。卒年八十,门人私谥曰文静先生。”其子王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甲第十七名进士,与归有光有同年之谊。授武定知州,升吏部郎中,囚念父老,谢病归,回乡奉养父亲。文章中“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讲的即是此举,其“告归”当在中进士以后三年左右,据此即可推定此文的写作年代。
相关诗词
-
仲山先生归佳城得挽歌四绝送之·其三
宝界山头玉万枝,人忘物在转成悲。相逢莫叹风流尽,留得王维画里诗。
-
修香山寺记
...,不与微之结后缘于兹土乎。因此行愿,安知他生,不与微之同游于兹寺乎。言及于斯,涟而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记。
-
李卢二中丞各创山居俱誇胜绝然去城稍远来往颇劳弊居新泉实在宇下偶题十五韵聊戏二君
龙门苍石壁,浥涧碧潭水。各在一山隅,迢遥几十里。清镜碧屏风,惜哉信为美。爱而不得见,亦与无相似。闻君每来去,矻矻事行李。脂辖复裹粮,心力颇劳止。未如吾舍下,石与泉甚迩。凿凿复溅溅,昼夜流不已。洛石千万拳,衬波铺锦绮。海珉一两片,激濑含宫徵。绿宜春濯足,净可朝漱齿。绕砌紫鳞游,拂帘白鸟起。何言履道叟,便是沧浪子。君若趁归程,请君先到此。愿以潺湲声,洗君尘土耳。
-
秋霖中过尹纵之仙游山居
惨惨八月暮,连连三日霖。邑居尚愁寂,况乃在山林。林下有志士,苦学惜光阴。岁晚千万虑,并入方寸心。岩鸟共旅宿,草虫伴愁吟。秋天床席冷,夜雨灯火深。怜君寂莫意,携酒一相寻。
-
山居
山斋方独往,尘事莫相仍。蓝舆辞鞍马,缁徒换友朋。朝餐唯药菜,夜伴只纱灯。除却青衫在,其馀便是僧。
-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
尽日行还歇,迟迟独上山。攀藤老筋力,照水病容颜。陶巷招居住,茅家许往还。饱谙荣辱事,无意恋人间。
-
泽侍者参随硖山琛老觅语
硖山一关无锁钥,从门入者踏不著。若是行家上上流,肯向那边轻着脚。泽禅已是失照顾,不觉全身在里许。莫嫌里许寂寥生,记取硖山最初句。
-
山居次卢玉堂见寄
旋十村墟旧缚茅,夜深云呗薄江郊。更无可借文书处,只好相寻野逸交。落叶自随流水去,闲门尽倒破囊抄。故人递迭青云去,谁与山人赋解嘲。
-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
早秋山居
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树凋窗有日,池满水无声。果落见猿过,叶干闻鹿行。素琴机虑静,空伴夜泉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