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感秋寄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是作者写给恋人湘灵的一首情诗。此诗首联点题,表明已经一年已经到了深秋,诗人伤感他们两人的恋情;颔联抒发了分离时的愁恨;颈联以燕子与蕙兰分别比喻作者和恋人,暗示他们之间发生恋爱的悲剧;尾联发出惆怅之叹,诗人已经明白他们结婚之希望渺茫。全诗律法严整,颔联与颈联用比喻的手法,借景抒情,含而不露地表达出诗人的痛苦和思念。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 创作年代唐代
创作背景
《感秋寄远》此诗作于贞元二十年(804)的秋天,是一首写给诗人初恋湘灵的情诗。
唐建中三年(782)白居易十一岁时,因避家乡战乱,举家迁至父亲白季庚任官所在地符离,在那里他与一个比他小四岁的邻居女子湘灵青梅竹马,朝夕不离,后来二人坠入情网。白居易十九岁写成《邻女》诗,表达了对湘灵的爱情。贞元十四年(798),白居易二十七岁,离开符离去江南叔父处,因此离开了湘灵。贞元十六年(800)初,白居易二十九岁考上进士,回符离住了近十个月,而母亲则以门第不般配的理由拒绝了他与湘灵的结婚要求。要离开符离了,要再次和湘灵分离,他痛不欲生。贞元二十年(804)秋,白居易在长安做校书郎,准备举家迁址长安,在离开符离时,母亲竟然不允许他和湘灵见面。白居易以不与他人结婚来抗争,《感秋寄远》正是在这样的情景下写就的。
相关诗词
-
郡斋感秋寄诸弟
首夏辞旧国,穷秋卧滁城。方如昨日别,忽觉徂岁惊。高阁收烟雾,池水晚澄清。户牖已凄爽,晨夜感深情。昔游郎署间,是月天气晴。授衣还西郊,晓露田中行。采菊投酒中,昆弟自同倾。簪组聊挂壁,焉知有世荣。一旦居远郡,山川间音形。大道庶无累,及兹念已盈。
-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北土非吾愿,东林怀我师。黄金燃桂尽,壮志逐年衰。日夕凉风至,闻蝉但益悲。
-
感秋寄白云赵寺丞
囊里不藏金,相随只破琴。每因看月夜,长动故人心。腥草关河路,秋风楚越砧。愁来不成睡,破壁更蛩吟。
-
秋兴三首·其一
皓皓朝日光,唧唧应候虫。旋疑故友来,庭角生悲风。捲帷宣积蒸,牵裾步芳丛。不知何事贵,立坐无礼容。东邻谁家子,感秋寄枯桐。岂惜盛衰迁,果哉观未通。惟秋乃能肃,惟士乃有穷。何如恣开颜,白日犹可东。
-
庭前有古槐一株枝叶扶疏广荫一亩每当月夕风晨辄为婆娑其下空翠滴衣心神清越感秋寄兴情见乎词
绿玉交柯蔽郁深,碧萝寒幄静沈沈。最宜初旭晞晴霭,时有珍禽宅翠阴。终日对为佳客伴,几年相慰故溪心。主人已有秋风兴,更听疏蝉抱叶吟。
-
答姊病中秋感示扁善
小山丛桂暗香浮,极目平芜起莫愁。示疾维摩时恋榻,倦游王粲怯登楼。身如客燕仍为客,心似秋桐易感秋。何日莼鲈遂归思,五湖偕隐狎閒鸥。
-
寄南仲
...与坡同,官职胡为未相似。我道闲人胜贵人,傥来轩冕溪云比。翁今田园濑水上,颇胜求田阳羡里。翁今有弟夜雨对床乐,颇胜卯君怀远驿中有感秋风起。有时笔床茶灶泛洮湖,柳外梅边从徙倚。诗筒经卷静工夫,光景流连一弹指。不论众醉与独醒,不问此非并彼是。客来不必及...
-
木兰花慢·远钟消断梦
远钟消断梦,又霜信、到纹窗。有六曲屏山,四垂斗帐,重锦方床。轻寒画眉尚懒,想留连、一线枕痕香。无语因谁悒怏,何心重理丝簧。花房。空记旧周郎。指印□鸳鸯。悄不堪□□,暗尘绣陌,淡月幽坊。休恁败红寄远,怕惊波、侵字不成行。坐忆江南信息,断肠蘸甲清觞。
-
答徐恕宣城寄别
怀古潸然老泪流,依稀见月喘吴牛。客乡时序留如燕,学舍风波小似舟。已恨浮云无巧夕,未知后月可中秋。徐卿忽寄新诗札,正倚双溪叠嶂楼。
-
秋日杂感·其一
湛湛秋露滋,开此檐下葵。清馥随轻风,丹心耀朝辉。惜哉未能久,久已成空枝。芃芃园中草,春秋长萋萋。没我阶前兰,欺我石上芝。寒霜一朝下,亦复相披离。岂如南山松,夭矫挺奇姿。春风与秋霜,荣瘁两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