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宝界山居记》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开始便高屋建瓴,寥寥几笔,就得心应手地勾画出太湖景色的特点:烟波浩渺,群峰绵亘,重涯别坞,幽谷曲隈;并用天下山与水的不能相称,反衬太湖山水的相得益彰,进而概括出滨湖诸山的共同特点:挟湖为胜。文章后半段,作者以王维未能审时度势,致染“羯胡之膻”,反衬王氏父子明时退隐之智;用王维所居辋川别墅的不足,反衬宝界山居能擅千里湖山之胜。全文巧于用笔,善于衬托。
- 作品出处震川集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明代
创作背景
《宝界山居记》写作于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或稍后,归有光时年六十三岁。宝界山居的主人王仲山,即王问,官至广东按察佥事,乞养归。《明史》有传,称他:“筑宝湖上,读书三十年,不履城市,数被荐不起。工诗文书画,清修雅尚,士大夫皆慕之。卒年八十,门人私谥曰文静先生。”其子王鉴,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二甲第十七名进士,与归有光有同年之谊。授武定知州,升吏部郎中,囚念父老,谢病归,回乡奉养父亲。文章中“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讲的即是此举,其“告归”当在中进士以后三年左右,据此即可推定此文的写作年代。
相关诗词
-
《寻李道士山居兼呈元明府》拼音版
尽日行还歇,迟迟独上山。攀藤老筋力,照水病容颜。陶巷招居住,茅家许往还。饱谙荣辱事,无意恋人间。
-
《泽侍者参随硖山琛老觅语》拼音版
硖山一关无锁钥,从门入者踏不著。若是行家上上流,肯向那边轻着脚。泽禅已是失照顾,不觉全身在里许。莫嫌里许寂寥生,记取硖山最初句。
-
《山居次卢玉堂见寄》拼音版
旋十村墟旧缚茅,夜深云呗薄江郊。更无可借文书处,只好相寻野逸交。落叶自随流水去,闲门尽倒破囊抄。故人递迭青云去,谁与山人赋解嘲。
-
《山居秋日用杜韵八首·其五》拼音版
不观泉水即登山,诗卷长携木石间。江逆海潮穷地脉,峰参星斗入天关。风回碧涧千川象,霜落丹厓万古颜。闻道瑶台在霄汉,野人何意问仙班。
-
《山居秋日用杜韵八首·其六》拼音版
观泉巾小恰笼头,洒洒衣裳七月秋。自谓云林堪避俗,不知江草解生愁。无鱼入馔真忘肉,有鹤来巢即对鸥。他日钓游今杖屦,宛然水国是山州。
-
《山居秋日用杜韵八首·其三》拼音版
湖北湖南度夕晖,望中山影坐来微。具区泽近九龙卧,沧海云空一鹤飞。日月每将閒事遣,阴晴长与夙期违。清斋不独葵堪折,竹笋鲜新蕨本肥。
-
《山居春联》拼音版
官居东壁图书府;家住西湖山水间。
-
《山居杂诗·其一》拼音版
尚嫌凉馆在人寰,逭暑聊赊半角山。海雨送诗松月外,天风吹酒荔云间。可招老衲商同社,转恐新蛩趣早还。连夕刺船就烟水,吾侪占得是萧閒。
-
《山居秋日用杜韵八首·其一》拼音版
新秋景物爱山林,碧树含风正郁森。滴水下池时发响,片云度岭漫成阴。十年病后忧时鬓,千仞冈头望阙心。馀兴最怜东月上,一峰清磬万家砧。
-
《七月望后陪谢枚如丈山居·其二》拼音版
岩居名听水,无水亦良佳。秋早蝉声变,林深鸟性谐。枯禅依绝涧,夜气足吾斋。芝菌朝朝饱,真宜园绮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