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三韵三篇》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意旨隐晦。第三首诗痛批蝇营狗苟、趋炎附势的可笑小人。前两首诗运用比体,其中第一首兼用赋法,而第三首诗语多讽刺,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杜甫在严武幕府任职,不堪拘束而辞职回归草堂,这组诗当是为幕府中所受屈辱而发,有人认为创作时间在永泰元年杜甫离蜀前夕。
对于这组诗的创作契机存有争议,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讽朝政之失。以黄鹤为代表:“此当是永泰元年作。时代宗信任元载、鱼朝恩,而士之变节者,争出其门。二人在广德、永泰间,其权特盛。详玩末章,其意显然矣。”(二)只是一般感讽,不必深究具体所指。以浦起龙为代表:“三篇乃古杂诗体,不得定为何时所作,亦不必强求其何所指切。”(三)主要赋幕中事。以黄生为代表:“三首与《莫相疑行》《赤霄行》,似皆在幕之作。”
杜甫作《三韵三篇》,最可能的原因是杜甫立春那天寄到幕府的诗惹祸了。本来,幕府中对他辞职事就有议论,严武感觉受伤没面子是人之常情,却没有料到还有更厉害的打击在后面,先是抱怨入幕不值,后是说“府中瞻暇日,江上忆词源”,于是府中“笑话”满天飞。这样的局面严武当然很难接受。再加上严武的周围有不少奉承拍马并且拨弄是非的人物, 他们对杜严关系的变化产生了腐蚀与致命一击。这期间可能出现伤害杜甫尊严的事情,因此他创作这组只有自己才能解释清楚的谜语诗,以宣泄愤怒,安抚自己。
相关诗词
-
三韵三篇·其一
高马勿唾面,长鱼无损鳞。辱马马毛焦,困鱼鱼有神。君看磊落士,不肯易其身。
-
用东坡武昌寒溪韵三篇·其三
...落,荆树惨淡无花开。向来愚公不自度,一手欲以太华摧。那知天目山顶露,儿啼下视云间雷。华亭黄耳竟安在,辽东白鹤还飞来。终寻三十六峰去,要假聂许平馀哀。
-
择之寄示深卿唱和乌石南湖佳句辄次元韵三首·其三
年来年去为谁忙,三伏炎蒸忽变凉。阅世谩劳心悁悁,怀人空得鬓苍苍。诗篇眼界何终极,道学心期未遽央。安得追寻二三子,舞雩风月共徜徉。
-
次韵尧卿兄诗酒中兴三首·其三
耻向权门事靴板,懒于驿路奏书笺。芳醪不厌三千盏,嘉颂时为十二篇。吟里情怀清似洗,醉中身世小如拳。伯伦子美真豪逸,风味平生愿执鞭。
-
七年九月,自广陵召还,复馆于浴室东堂。八年六月,乞会稽,将去,汶公乞诗,乃复用前韵三首·其三
东南此去几时归,倦鸟孤云岂有期。断送一生消底物,三年光景六篇诗。
-
道临川按阅兵将钱巽叔侍郎赋诗次其韵三首·其三
经纶屯难正云雷,误沐恩光玷上台。报国有心同犬马,和羹无补愧盐梅。偶持汉节如荆楚,幸会群英共酒杯。更辱佳篇与褒饰,珍藏他日诧田莱。
-
三韵三篇·其二
荡荡万斛船,影若扬白虹。起樯必椎牛,挂席集众功。自非风动天,莫置大水中。
-
答陈怡萱女史依原韵三首·其三
瑶篇尝寄我,捧读已忘身。思渴频劳梦,情深愿结邻。临风增别感,对月想丰神。一片殷勤意,迢迢报故人。
-
次韵和前漳守马郎中三篇·其三·续观潮
江皋空阔见东溟,两讯潮随远近生。夹岸炎天迷雪岭,居人晴日骇雷声。客帆朝暮乘风去,渔罟东西逐浪行。尽道波神久恬静,应缘四海正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