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
〔宋〕
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
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
长条半落荔支浦,卧树独秀桄榔园。
岂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艳排冬温。
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扣门。
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樽。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作者在贬谪黄州过春风岭时,见梅花开于草棘间,感而赋诗。十四年后,流落惠州,又见松花亭下荆棘里盛开梅花,对梅花的冷艳幽独心领神会,无限感慨。诗首四句忆旧见新。忆旧乃缘见新而起。以下“长条”四句写惠州荔支浦、扰榔园的梅花,为松风亭下的梅花作铺垫。以下“松风”四句写松风亭的两株玉蕊梅花。末四句由作者创造的幻境中回到现实。此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浓至,想象飞越。
- 作品出处苏东坡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1094年11月26
创作背景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这是苏轼于公元1094年(绍圣元年)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写的诗。这年六月,苏轼在南迁途中再次接到谪令,责授建昌军司马,惠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八月,再贬宁远军节度副使,仍惠州安置。十月三日,终于到达惠州贬所。最初寓居合江楼,十八日迁居嘉祐寺(见《后集》卷五《迁居》诗序)。松风亭在嘉祐寺侧近,苏轼《松风亭记》说:“仰望亭宇,尚在木末。”又《题嘉祐寺》说:“始寓嘉祐寺松风亭,杖履所及,鸡犬皆相识。”是亭与寺都在半山坡上。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诗人兴会浓厚,写了这首诗。
相关诗词
-
寻梅用东坡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原韵
冰肌玉骨江上村,暗香馥馥引吟魂。却怪寒乡风信晚,二月如伴参横昏。清姿皎皎雪辉壁,素质亭亭月满园。但欲尘埃难比并,那知冷冽非春温。等闲桃李作妖艳,游蜂舞蝶弄朝暾。崇晨不语工摇曳,何异息女愁荆门。羡尔孤䡮真绝世,...
-
十一月二十六日宿萍乡西三十馀里黄花渡口客舍稍明洁有宋亨伯题诗亦颇不俗因录而和之
鼎足炉边坐,陶然共一樽。道心元自胜,世味不须论。安稳三更睡,清明一气存。虽无康乐句,聊尔慰营魂。
-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其三
潭黑蛟龙宅,山青虎豹林。隐忧何日了,淹泊见冬深。薄雪恨还积,疏梅冷不禁。平生一樽酒,衰病废孤斟。
-
十一月二十日次太平驿见梅花和谢佥宪邦正壁间韵
山云黯黯复冥冥,酿雪为霖总未成。忽见梅花如着意,即看诗草可怜生。月来粉蝶浑无影,风度黄昏似有声。况与岁寒期更早,玉人消息最分明。
-
己酉岁十一月二十六日避寇至龙潭院十二月十五日作五首·其二
突兀山椒寺,披榛二百年。刹从吾祖卜,席是里僧传。溪送无尽水,林供不断烟。囊中有馀粒,假息且安眠。
-
辛丑岁十一月二十六日东归舟中示三子
节物悠悠不负公,江行三日雪花风。云侵贺监山亭白,日在徐仙海岛红。自笑得雏如病鹤,也思结伴附归鸿。何时办得村田活,粝饭鱼羹百指同。
-
十一月二十六日南至天色佳甚
天心应喜一阳来,万里寒阴晓自开。消息早传从嶰竹,发生先合到江梅。遥瞻双阙呈云瑞,正想三宫舞寿杯。草木微情共时节,思亲南望独徘徊。
-
十一月二十六日同君亮表侄展外袓墓谨赋
冈陵睪远神犹接,云水重来世已新。海阔天空一抔土,夙兴夜寐廿年身。惊风飘荡鸾凰族,上帝畸零虮虱臣。寸烛寒香回暝色,木兰残雪尚嶙峋。
-
十一月二十八日陈令分寄梅花数枝为赋两绝句·其一
幽香偏许夜深闻,冷蕊从来水外村。南地恨无霜雪伴,独将孤影照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