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使札来聘

先秦 公羊高

原文 译文 拼音版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季子也。何贤乎季子?让国也。其让国奈何?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故谒也死,馀祭也立。馀祭也死,夷昧也立。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僚者长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之名也。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作品简介

《吴子使札来聘》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公羊高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开头三问三答,将季札让国的事迹引出来。中间写吴王阖闾弑君,将王位交给季札,季札不肯接受。结尾以评论作结,回应篇首提问,阐明《春秋》之义,褒扬季札的美德,虽然直呼其名,这并不是不尊重季札,而是为了让称呼合乎臣子的身份。全文正面描写季札的地方不多,作者擅长从侧面烘托,叙述简洁生动。

创作背景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札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公元前585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认为《春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高了吴国的地位。这篇文章就是《公羊传》解释《春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

  • 赏析

此文旨在解释《春秋》鲁襄公二十九年经文“吴子使札来聘”在称用人名问题上有何深微的含义。

全文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提出并解释《春秋》记吴国向无称其君与大夫之例,此处何以有称其君“吴子”与大夫“札”的情况出现。文章解释是:贤季子也。第二层是进一步提出并解释季子贤在哪里。解释是:贤其能够让国,接着叙述他让国的事。第三层是提出并解释“贤季子”为什么要显出“...

展开全部
公羊高

公羊高

战国时期齐国人

公羊高(?—?),战国时期齐国人,相传为孔子门生子夏的弟子,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他是《春秋公羊传》的始作者,这本书作为家学,世代相传至玄孙公羊寿。汉景帝时,公羊寿与齐人胡母子都合作,方才将《春秋公羊传》定稿“著于竹帛”。所以《公羊传》的作者,班固《汉书·艺文志》笼统地称之为“公羊子”,颜师古说是公羊高,《四库全书总目》则署作汉公羊寿。

相关诗词

分类推荐

更多

热门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