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居苦寒
〔唐〕
八年十二月,五日雪纷纷。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
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
北风利如剑,布絮不蔽身。
唯烧蒿棘火,愁坐夜待晨。
乃知大寒岁,农者尤苦辛。
顾我当此日,草堂深掩门。
褐裘覆絁被,坐卧有余温。
幸免饥冻苦,又无垄亩勤。
念彼深可愧,自问是何人。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村居苦寒》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写酷寒季节农民生活的艰辛,与自己的温饱相对照,深感不安和自愧,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也反映了自己作为一个基层官吏享受俸禄的惭愧不安之情。全诗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平易,情真意实。
- 作品出处全唐诗
- 文学体裁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813年
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六年(811)至八年,白居易因母亲逝世,离开官场,回家居丧,退居于下邽渭村(今陕西渭南县境)老家。退居期间,他身体多病,生活困窘,曾得到元稹等友人的大力接济。《村居苦寒》这首诗,就作于这一期间的元和八年(813)十二月。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中央政府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当系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相关诗词
-
夏日山居好十首·其四
夏日山居好,茅檐水饼香。蕉衫身俭洁,纱帽顶清凉。润叶桑藏井,新梢笋过墙。莫言炎热苦,胜处苦寒乡。
-
过昭君村
...一顾恩。事排势须去,不得由至尊。白黑既可变,丹青何足论。竟埋代北骨,不返巴东魂。惨澹晚云水,依稀旧乡园。妍姿化已久,但有村名存。村中有遗老,指点为我言。不敢往者戒,恐贻来者冤。至今...
-
村居寄张殷衡
金氏村中一病夫,生涯濩落性灵迂。唯看老子五千字,不蹋长安十二衢。药铫夜倾残酒暖,竹床寒取旧毡铺。闻君欲发江东去,能到茅庵访别无。
-
村居卧病三首·其三
种黍三十亩,雨来苗渐大。种薤二十畦,秋来欲堪刈。望黍作冬酒,留薤为春菜。荒村百物无,待此养衰瘵。葺庐备阴雨,补褐防寒岁。病身知几时,且作明年计。
-
村居二首·其二
门闭仍逢雪,厨寒未起烟。贫家重寥落,半为日高眠。
-
村居卧病三首·其二
新秋久病客,起步村南道。尽日不逢人,虫声遍荒草。西风吹白露,野绿秋仍早。草木犹为伤,先伤我怀抱。朱颜与玄鬓,强健几时好。况为忧病侵,不得依年老。
-
竹村居
霜筠万个绕龙孙,中有茅檐据小村。疏处只容猿鹤过,喜无俗客敢登门。
-
苦寒吟
天寒色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敲石不得火,壮阴夺正阳。调苦竟何言,冻吟成此章。
-
寒食寄郑起侍郎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天寒酒薄难成醉,地迥楼高易断魂。回首故山千里外,别离心绪向谁言?
-
山居大寒雪
山居逢岁腊,衣薄觉严寒。折竹声催听,飞禽影断看。僮仆痴环户,牛羊懒出栏。最疑天气极,指日转春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