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 复制
- 朗读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宋人及楚人平》选自《公羊传》。主要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极大灾难,尤其是弱小诸侯国的人民更是如此。楚王围宋,即是这种情况。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推崇子反与华元以诚相见和在这次讲和中的作用,又发挥了《春秋》原文中批评子反,华元越权的意思,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 作品出处公羊传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春秋时代
相关诗词
-
和平甫舟中望九华山二首·其一
...寸功,岂免窃食嫌。神莽吾难知,士病吾能砭。文章巧傅会,智术工飞箝。荐宝互珪璧,论材自楩柟。苟以饰妇妾,谬云活苍黔。岂如幽人乐,兹山谢闾阎。穴石作户牖,垂泉尚门帘。寻奇出後径,览胜倚前檐。超然往不返,举世徒呫呫。高兴寄日月,千秋伴乌蟾。遐追商洛...
-
宋公宅送宁谏议
宋公爰创宅,庾氏更诛茅。间出人三秀,平临楚四郊。汉臣来绛节,荆牧动金铙。尊溢宜城酒,笙裁曲沃匏。露荷秋变节,风柳夕鸣梢。一散阳台雨,方随越鸟巢。
-
清平乐·辇上故人有为予劝驾者作此词谢之
鼠肝虫臂,总是君王赐。一曲狂歌千日醉,管领鸥班鹭队。故人天上吹嘘。劝予重整簪裾。只恐山中毛颖,于今老不中书。
-
吴中友人惠蟹
秋水江南紫蟹生,寄来千里佐吴羹。楚人欲使衷留甲,齐客何妨死愿烹。下箸未休资快嚼,持螯有味散朝酲。定知不作蟛蜞误,曾厕西都博士名。
-
佳人歌
淡傅粉,浅画眉,鬓边休插桃花枝。白面郎君马如箭,回头再盼情依依。文君未识相如面,朱弦声里犹相恋,风流胜事千古传。宁如文君当时深深深处深庭院,临邛亦免王孙怨。佳人佳人休捲帘,门外落花春正甜。绣床午困语声寂,博山篆冷香频添。佳人噫,佳人吁,今人安得人人思秋胡,黄金不认真丈夫。
-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其四
回舟暮色苍,张镫促晚宴。酣嬉杂诙嘲,酒红初被面。隔船多窈窕,清歌拂纨扇。夜深人意阑,湘女逞灵变。笑口诚难开,莫怪恣游衍。听歌且缓行,船头月一片。
-
八月七日同澹人平山堂访桂·其一
出门百里余,风物便清美。孰为同心人,邂逅忽在此。病后不自怜,倔强若有恃。忘从辛苦来,翻然各欣喜。行乐宜及时,惜费真可鄙。此意天公知,秋光为君霁。
-
秋日鹅池庄与故人王惟材闲酌
秋水浮田叶,凉风吹稻花。白衣燕客醉,红树楚人家。翡翠鸣鱼笋,鸳鸯立钓车。鹅池堪避地,与尔种胡麻。
-
戊子人日寄怀陈南士
人日逢人少,相怜必故人。乱多天未厌,老至岁难新。尘雾荒村合,田庐鬼国邻。与君生计拙,寂寞返吾真。
-
送艺文令史宋子与驿召欧阳原功太监湘中便道过家觐省兼简吴彦晖徵君内翰周子嘉省郎
风雪闭门贫病婴,开门南去惬我情。万里独游旧官长,十年一拜贤父兄。征路快驰宛騕袅,归期应及闰清明。梁园楚岸春俱好,一访相知为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