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使札来聘
〔先秦〕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贤(1)季子(2)也。何贤(1)乎季子(2)?让国(3)也。其让国(3)奈何?谒(4)也,馀祭(5)也,夷昧(6)也,与季子(2)同母者四。季子(2)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谒(4)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2)国,季子(2)犹不受也。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2)。”皆曰诺。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7)速有悔(8)于予身。”故谒(4)也死,馀祭(5)也立。馀祭(5)也死,夷昧(6)也立。夷昧(6)也死,则国宜之季子(2)者也,季子(2)使而亡(12)焉。僚(13)者长庶也,即之。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2)故也。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2)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僚(13)恶得为君?”于是使专诸(14)刺僚(13),而致国乎季子(2)。季子(2)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去之延陵(16),终身不入吴国。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1)季子(2)。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以季子(2)为臣,则宜有君者也。札者何?吴季子(2)之名也。春秋贤(1)者不名(17),此何以名?许夷狄者,不一而足(18)也。季子(2)者,所贤(1)也,曷为不足乎季子(2)?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吴子派札来(鲁国)访问。” 吴国本无所谓国君,无所谓大夫,这则记载为什么承认它有国君,有大夫呢?为了表明季子的贤啊。季子贤在哪里呢?辞让国君的位置啊。他辞让君位是怎么一回事呢?谒、馀祭、夷昧跟季子是一母所生的四兄弟,季子年幼而有才干,兄长们都爱他,一起想立他做国君。谒说:“现在如果就这样仓促地把君位给他,季子还是不接受的。我愿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由弟弟依次接替哥哥做国君,最后把君位传给季子。”馀祭、夷昧都说行。所以几个哥哥在位时都勇敢不怕死,每次就餐必定祈祷,说:“上天如果让吴国存在下去,就保祐我们早点遭难吧。”所以谒死了,馀祭做国君。馀祭死了,夷昧做国君。夷昧死了,国君的位置应当属于季子了。季子出使在外,僚是寿梦的庶长子,就即位了。季子出访回国,一到就把僚当作国君。阖闾说:“先君所以不传位给儿子,而传位给弟弟,都是为了季子的缘故。要是遵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国君应该季子来做;要是不照先君的遗嘱呢,那么我该是国君。僚怎么能做国君呢?”于是派专诸刺杀僚,而把国家交给季子。季子不接受,说:“你杀了我的国君,我受了你给予的君位,这样我变成跟你一起篡位了。你杀了我哥哥,我又杀你,这样父子兄弟相残杀,一辈子没完没了了。”就离开国都到了延陵,终身不入吴国宫廷。所以君子以他的不受君位为义,以他的反对互相残杀为仁,称许季子的贤德。 那么吴国为什么有国君,有大夫呢?既承认季子是臣,就应该有君啊。札是什么呢?吴季子的名啊。《春秋》对贤者不直称其名,这则记载为什么称名呢?认可夷狄,不能只凭一事一物就认为够条件了。季子是被认为贤的,为什么季子还不够条件呢?认可做人臣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臣子;认可做人儿子的,一定要使他像个儿子。(言外之意是:季子是夷狄之邦的臣子,是夷狄之王的儿子,就要在用语遣词上显示出这一点来。这就是所谓“《春秋》笔法”。)
小提示:公羊高《吴子使札来聘》的翻译内容,由诗友提供,点击下面“完善图标”可撰写译文。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吴子使札来聘》是战国时期儒家学者公羊高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开头三问三答,将季札让国的事迹引出来。中间写吴王阖闾弑君,将王位交给季札,季札不肯接受。结尾以评论作结,回应篇首提问,阐明《春秋》之义,褒扬季札的美德,虽然直呼其名,这并不是不尊重季札,而是为了让称呼合乎臣子的身份。全文正面描写季札的地方不多,作者擅长从侧面烘托,叙述简洁生动。
- 作品出处公羊传
- 文学体裁散文
- 创作年代春秋时期
创作背景
鲁襄公二十九年(公元前544年),吴国派公子札访问鲁国,《左传》对经过情形有详细记载。当时的吴王馀祭是公子札的二哥。吴国在公子札的父亲寿梦就位时(公元前585年)就已称王。但中原诸国还是视吴国为蛮夷之邦,《春秋》记事称之为“吴子”,“子”的爵位在公、侯、伯之下,所以实际上是贬称。而《公羊传》出于“诸夏”的民族偏见和地域偏见,甚至否认吴国“有君、有大夫”,认为《春秋》记事用语理解为抬高了吴国的地位。这篇文章就是《公羊传》解释《春秋》为什么用“吴子”肯定吴国“有君”,用“聘”肯定吴国“有大夫”的。
相关诗词
-
上抚军徐树人夫子·其三
科名旌节占花魁,遗爱棠阴几度栽。捧日自瞻星使至,忧天谁信杞人来。书田菽粟存家范,闽峤河山感霸才。犹是梁园词赋客,一编谁与继邹枚。
-
风流子·登虎丘致爽阁
...流。看寒草都腓,衰林渐薄,翠荷遍沼,黄橘连洲。新晴好、抱琴遵竹浦,载鹤共松舟。近市炊烟,隔林樵唱,苍茫望远,窈窕寻幽。晚来还著屐,穷岩壑、更上绝顶飞楼。何事西来爽气,偏对吟眸。指青峦万叠,澄川百道,绕阑分列,似画难收。方信三...
-
初春过张子言
青鸾峙海峤,寂寞子云居。大隐非人外,微言乃道初。兰薰朱阁小,花气玉琴虚。白石饥堪饭,逢君意不疏。
-
次韵和吴仲庶池州齐山画图
省中何忽有崔嵬,六幅生绡坐上开。指点便知岩石处,登临新作使君来。雅怀重向丹青得,胜势兼随翰墨回。更想杜郎诗在眼,一江春雪下离堆。
-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
...温问,泛爱不救沟壑辱。齿落未是无心人,舌存耻作穷途哭。道州手札适复至,纸长要自三过读。盈把那须沧海珠,入怀本倚昆山玉。拨弃潭州百斛酒,芜没潇岸千株菊。使我昼立烦儿孙,令我夜坐费灯烛。忆子初尉永嘉去,红颜白面花映肉。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
晚晴吴郎见过北舍
圃畦新雨润,愧子废锄来。竹杖交头拄,柴扉隔径开。欲栖群鸟乱,未去小童催。明日重阳酒,相迎自酦醅。
-
河南王少尹宅燕张常侍白舍人兼呈卢郎中李员外二副使
将星夜落使星来,三省清臣到外台。事重各衔天子诏,礼成同把故人杯。捲帘松竹雪初霁,满院池塘春欲回。第一林亭迎好客,殷勤莫惜玉山颓。
-
同杨使君白蘋洲送陆侍御士佳入朝
久爱吴兴客,来依道德藩。
-
答楚僧智普始与吴僧显忠来过今见二人诗进于旧矣
我初见子时,子作楚人语。
-
郡人来言楚事久未得旨感赋·其二
尘头飞骑竟茫然,望尽云棱日角边。税使逐来才两载,楚人机动已三年。从知鹿死非阴地,转恐乌横欲暮天。国体藩规俱莫论,老臣涂血也堪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