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居庸关
〔元〕
居庸关,山苍苍,关南暑多关北凉。
天门晓开虎豹卧,石鼓昼击云雷张。
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
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风泣山鬼。
道旁老翁八十余,短衣白发扶犁锄。
路人立马问前事,犹能历历言丘墟。
夜来芟豆得戈铁,雨蚀风吹半稜折。
铁腥惟带土花青,犹是将军战时血。
前年又复铁作门,貔貅万灶如云屯。
生者有功挂玉印,死者谁复招孤魂?
居庸关,何峥嵘!
上天胡不呼六丁,驱之海外消甲兵?
男耕女织天下平,千古万古无战争!
- 复制
- 喜欢
- 完善
作品简介
《过居庸关》是元代诗人萨都剌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的前八句,写居庸关的险要,历来许多壮士在此流血折腰;中间十二句,写诗人与老翁的对话,讽刺封侯挂印者,对无数战死的孤魂野鬼深表同情;最后六句,是诗人的反战呼吁。全诗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主旨明确,态度鲜明,词语豪壮,气势磅礴,批判有力。
- 作品出处雁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古诗
- 创作年代元代
创作背景
清萨龙光所编《雁门集》中,此诗下题“至顺癸酉岁”,则这首诗应作于元顺帝至顺癸酉年(1333)。此时诗人居于金陵,任江南诸道行御史台掾史。是年奉命前往上都(位于今内蒙古正蓝旗)迎接新任南台御史中丞马伯庸,途中就经过了居庸关。
此时元朝刚经历了一场蒙古贵族之间争权夺利的战争:致和元年(1328),泰定帝死于上都,原武宗宿卫燕铁木儿在大都拥立武宗之子图帖睦尔登上帝位,是为文宗;而丞相倒剌沙等人则在上都拥立泰定帝之子阿速吉八为帝,双方掀起夺位战争,这就是“两都之战”。宗室内部的争斗持续了数年。居庸关位于两都之间,是重要的战场。萨都剌写这首诗时,战事已经平息,但《过居庸关》这首诗显然是有感于“两都之战”而作的。
相关诗词
-
过居庸关
车箱来往若流泉,绝壁巉嵓倚翠烟。限破中州四十里,凿开大路几千年。函关不谓平如地,蜀道无知险似天。万里挥鞭犹咫尺,谁能掌上保幽燕?
-
过居庸关二首·其二
关南关北四十里,玉垒珠闳限两京。列队龙旂明辇路,重屯虎卫肃天兵。桑麻旆旆村无警,榆柳青青塞有程。却笑燕然空勒石,万方今日尽升平。
-
奉使过居庸关
铁山五十里,?兽不能逾。两壁如夹城,行人贯众鱼。巨关隔元气,寒暑南北殊。一夫扼其键,万马不能趋。石氏窥三川,荒唐谁与谟。不能仗大义,割地事匈奴。封树未拱把,敌骑已长驱。后嗣竟衔璧,白衣拜穹庐。自此失天险,一柱折坤舆。世宗有英气,手撼昆崙墟。关南下六城,卧病归东都。太祖得天下,僭窃即为诛。右顾取蜀汉,左顾平荆吴。欲藏百万缣,万里购头颅。可用一赤组,坐使缚单于。奇策秘九地,白日忽西徂。壮士折其弓,痛哭望鼎湖。先帝务养民,束帚不忍除。岁时遗缯絮,天府藏丹书。桑柘入燕山,牛羊卧平芜。我行谬使节,踏冰出中涂。路傍二三...
-
甲午分台上京和王本中都事过居庸关韵
云边薄雾初开障,雨后清风不起沙。路入天关还作客,境非人世欲忘家。涓涓石溜鸣苍玉,闪闪林霏散綵霞。一望浮屠遍山谷,南薰偏发傍岩花。
-
过居庸关二首·其一
崇关天险控幽燕,万叠青山百道泉。绝壁云霞龛佛像,连廛鸡黍聚人烟。炎凉顷刻成殊候,华夏于今共一天。我欲登临穷胜槩,西风五月倍凄然。
-
过居庸关
太行东骛正回环,界截烟云是此间。九土横分雄地轴,三边总会扼天关。羽书报捷风雷迅,戍卒承平虎豹闲。此去汉南皆枕席,马蹄思踏贺兰山。
-
重九过居庸关
叠巘层峦倚晚晴,屹然天设此长城。山连雉堞三关险,烽息狼烟万里清。何处笑歌酬令节,几人忧乐系苍生。凭高不尽登临兴,南望彤云护帝京。
-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
城堞逶迤万柳红,西山岧嵽霁明虹。云垂大野鹰盘势,地展平原骏走风。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关东。时平堡堠生青草,欲出军都吊鬼雄7。
-
居庸关·其一
居庸突兀倚青天,一涧泉流鸟道悬。终古戍兵烦下口,本朝陵寝托雄边。车穿褊峡鸣禽里,烽点重冈落雁前。燕代经过多感慨,不关游子思风烟。
-
送定北军出居庸关马上作
天下九塞此雄北,过此回头望北极。驼山虎峪雪初消,绝少丸泥唯乱石。乱石荒荒非一形,面目欹倾不可识。奇鬼侧出不惭丑,困兽前奔忽回偪。忆到洪炉铸物初,工成于此投沙砾。无心作垒垒以成,付与王公资守国。居庸秦置汉军都,百战千秒争失得。谁知在德不在险,断碣寒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