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简介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首联通过写郑虔的为人,为郑虔鸣冤。颔联层层深入,抒发了对郑虔的同情,表现了对“严谴”的愤慨。颈联写自己还没来得及送行,郑虔就已经仓皇前往台州。尾联写郑虔年岁已高,不可能活着回来了,沉痛不忍卒读。这首诗巧用典故,比喻生动形象。
- 作品出处杜工部集
- 文学体裁七言律诗
- 创作年代757年
创作背景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这首诗大概是至德二载(757年)冬杜甫由鄜州还长安时所作。郑虔以诗、书、画“三绝”著称,更精通天文、地理、军事、医药和音律。杜甫称赞他“才过屈宋”、“道出羲皇”、“德尊一代”。然而他的遭遇却很坎坷。安史之乱前始终未被重用,连饭都吃不饱。安史之乱中又和王维等一大批官员一起被叛军劫到洛阳。安禄山给他一个“水部郎中”的官儿,他假装病重,一直没有就任,还暗中给唐政府通消息。可是当洛阳收复,唐肃宗在处理陷贼官员问题时,却给他定了“罪”,贬为台州司户参军。杜甫为此,写下了这首“情见于诗”的七律。
相关诗词
-
《秋夜桂州宴送郑十九侍御》拼音版
秋至触物愁,况当离别筵。短歌销夜烛,繁绪遍高弦。桂水舟始泛,兰堂榻讵悬。一杯勾离阻,三载奉周旋。鸦噪更漏飒,露濡风景鲜。斯须不共此,且为更留连。
-
《送范十八还江西效白乐天体》拼音版
与君此别重依然,再得相逢又几年。无使人言长似旧,况教人道不如前。穷通轩轾皆由命,贵贱高低总是天。只有修身全属我,少迟留处更加鞭。
-
《送范十八》拼音版
范子闲行定不穷,袖中诗卷敌清风。野僧道士有馀意,同学故人多近功。已办辛勤十年读,时须谈笑一尊同。相看又作韶州客,却望临川是梦中。
-
《送郑十学士戬通理越州》拼音版
宸命陪分竹,仙资贵珥彤。入辞中殿閟,出贰左廉雄。过楚前封近,还吴旧业空。江山复清思,莼脍起高风。海阔悲秦望,陵荒叹禹功。楼澄鉴湖北,地险雪涛东。稽壑飞泉石,台基下桂丛。风流好吟醉,王谢有馀宫。
-
《送张十八归桐庐》拼音版
临流相送处,暝色起烟村。野艇随潮去,更深想到门。
-
《送萧十八与房侍御回还》拼音版
常苦古人远,今见斯人古。澹泊遗声华,周旋必邹鲁。故交在梁宋,游方出庭户。匹马鸣朔风,一身济河浒。辛勤采兰咏,款曲翰林主。岁月催别离,庭闱远风土。寥寥寒烟静,莽莽夕阴吐。明发不在兹,青天眇难睹...
-
《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拼音版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拼音版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常德乃足,复归于朴。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
-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拼音版
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
《道德经(第四十八章)》拼音版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